这个问题对于朱瞻基而言,自小就知道其中原因,当下就说道。
“因为北方连年征战读书人少,而南方也有战乱,但是比较富庶因此要分榜!”
“太祖当年这么做也是为了公平!”
姚广孝点了点头,赞许的说道。
“世子说的的确不错,但是世子却是少说了一样!”
“那就是太祖当年这么做,也是为了朝堂之中势力的平衡。”
“如果是朝堂之中的官员都是出自于一地,他们就很有可能会拉帮结派。”
“这不利于朝廷的管控,时间一长很有可能会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
朱瞻基说到底年纪还是有些小,没考虑这么深。
现在被这么一提醒,他恍然大悟的点头说道。
“少师说的对,的确是这个道理,难道说夏大人他们这么做也是为了平衡?”
姚广孝则是摇了摇头,解释道。
“小琉球的情况自然不同,各方势力现在尚且弱小,而且都是依附在瀛王身边。”
“所以这一次的科举名单之中,不少都是家族子弟!”
“瀛王之所以会加考这一场,就是在告诉下面的人,他想要的是公平!”
“至于能不能够做得到,那就只能拭目以待了!”
如果朱允熥现在人在这里的话,他必定会感慨一句。
“老和尚,你当真是我的知音啊!”
朱瞻基若有所思,想了一阵之后说道。
“这么说的话,瀛王和太祖想的是一样的事情,做的也是一样!”
姚广孝看他
这么说,并没有回答,而是淡淡一笑。
“这就需要世子自己去慢慢看了!”
而这时候,小琉球新建学府的消息瞬间传开。
因为伴随这件事情呢,还有另外一个惊爆的消息。
那就是小琉球要开展民榜科举。
这是个什么东西啊?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连听都没听过。
难不成这科举都要分官榜和民榜了?
于是街头巷尾不少人都是对此议论纷纷。
在茶楼酒肆之内,不少人表达着自己的意见。
这些人可是什么样的人都有,身穿儒衫的读书人有之,贩夫走卒者亦有之。
此时在一处酒馆之内,一名书生喝的略微有些微醺。
他脸上露出不满之色,开口说道。
“这读书人乃是国家储才之举,怎么能够如此而气,居然搞出个民榜来?”
“王爷,这是意欲何为?难不成想要坏了祖宗的规矩不成?”
这时候一名敞胸露怀,端着酒碗的大汉不满地一撇嘴。
“好个穷酸书生怎么了?王爷做的事情还需要你去质疑?”
“如果没有王爷,怎么能够有如今的小琉球?”
“我觉得这是好事,不管怎么说,王毅做的事情从来都是为了咱们这些百姓!”
“你也不出去打听一下,可着整个大明数一遍,哪个地方能有小琉球这么的好日子过?”
听到这话,那书生顿时气恼的说道。
“什么穷酸书生?在下可是今年科举榜上有名的人!”
“是又如何?到头来你还不是跟咱
们坐在同一个酒馆里面喝酒?”
这话可是直接戳中了书生的肺管子。
说老实话整个小琉球的确很多地方都让人感觉不错。
唯一不好的就是,很多酒楼之类的都不上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