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之时王爷说到,他不打算将火枪的制作之法藏在手中。”
“不过王爷提出来的一个条件,就是朝廷必须进行科举改革,才能够将此法交于朝廷。”
“我觉得此事有些不妥,所以想要像大师讨教一二。”
姚广孝端起茶杯来轻轻的喝了一口,然后这才说道。
“我来小琉球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刚开始我也觉得科举改革有些操之过急。”
“不过时间久了也看出来一些门道。”
“这小琉球之所以会拥有这么多的新东西,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想法多变。”
“主要原因就是来自于格物之学,这东西的确是能够对人有许多启发。”
说到这里他略一停顿。
“想要在小琉球实行很简单,可想要在大明推而广之很难!”
“至于其中道理,想必魏国公你也应该能够看得出来。”
“朝廷之重在于礼法,有了规矩才能够各司其职。”
“不过这格物之学也不是全然没有好处,至少就能够做出新式火枪!”
徐辉祖听的有些不明白。
“那大师是支持还是不支持呢?”
这时候,姚广孝淡然一笑。
“贫僧支持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就是如何想出来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让朝廷可以将格物之学为国所用,另外又不能坏了,规矩才是上策!”
这一下徐辉祖算是听明白了。
姚广孝的意思其实很简单,科举可以进行改革,但是这种改革必须由朝廷来主导。
而不
是像小琉球这般推而广之。
因为这样一来的话会动摇大明君王的统治根基。
至于要如何实现,姚广孝没有说,也许是没有想明白,也许是等待时机!
徐辉祖自然没有问,因为他是武官,对于文官的事情不方便插手。
不过这一次朱棣让他前来,自然是尽可能的带一些好东西回去。
于是他就把话题引到这方面来。
“大师这一次陛下的意思就是,除了新式火枪以外,其他的东西也想拿到手。”
“而现在新式火枪王爷这边的意思是让朝廷出钱购买。”
“可是朝廷这边财政状况有些不允许,虽然说陛下许我有便宜行事之权。”
“但是代价太大了,回去之后恐怕跟陛下没办法交代!”
姚广孝听到这话就笑了起来。
“既然瀛王敢把新式火枪卖给朝廷,那就是料定了朝廷短时间之内做不出来。”
“看起来这位王爷似乎是已经想到了朝廷,为什么在犹豫?”
“所以他是用这种手段来让陛下明白,只有科举改革以后才能做出新式火枪!”
“贫僧虽然不明白为什么这位王爷如此自信!不过想必是另有后招。”
说到这里,他的眼睛看向窗外,略微思索片刻,然后指点道。
“魏国公你不用着急,暂且留在小琉球。”
“说不定将来就会有转机!”
徐辉祖一听这话脸上露出为难之色。
他倒是想要在小琉球多待一段时间,可是回去以后没办法交代。
于是
叹了一口气。
“难道就没别的办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