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皇帝的都绝对不是普通人。
更不要说朱棣这样造反起家的人。
他绝对是一个实用主义者!
东西有没有用,现在的小琉球就是一个范本。
根据姚广孝回报的消息,当地百姓对于朱允熥那可是当神一样供着。
赛哈智那边无论是使用真金白银或者是官职诱惑。
到了最后收获寥寥。
由此就可见一般,这也让朱棣有些心惊!
他想象不出来小琉球到底是怎么一番景象才能够让当地百姓,如此同心协力?
这也让他意识到。
朱允熥送来的这书绝对不普通,肯定是言之有物。
不过还是那句话。
身为一个统治者,他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比较全面的。
凡是有好处必然有坏处。
朱棣自然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名流青史的明君。
既然这样,他就能够看到这些书的好处。
那就是能够在这些儒生之外再开辟出来一股新的势力。
这股势力用于平衡朝堂再好不过!
不过同样也会造成一个非常不良的后果。
儒家作为国学的正统性,一旦被动摇,后患无穷。
尤其是礼教对于统治者来说是绝对不能少的。
所以怎么选择让朱棣感觉有些为难?
徐妙云听他这么说,皱起眉头来响了一阵,然后就问到。
“道衍大师肯定谈及此事,他如何说?”
这时候朱棣也长出了一口气,苦笑一声说道。
“少师倒是会偷懒,他就说了一句
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
“从意思里面能看出来,他是想让朕这么做。”
“但是朕就不相信他,不知道将此书公布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所以这件事情暂时放一放,等到朕想清楚以后再说。”
说到这里,他端起茶杯来喝了一口,尤自气愤的说道。
“允熥这个臭小子拿了朕那么多好处,就不知道给朕造势?”
“难不成还要朕把话给说明白了?还是说他这么机灵,一个人都想不到吗?”
“少师不是也在小琉球他就不会请教一下?”
而徐妙云则是抿嘴一笑,轻声提醒道。
“这话说的可就是不对了,瀛王做的事情啊,难道陛下不知吗?”
“他让瞻基拜在见闻门下学习哪些书籍,这其中的意义非凡!”
“瀛王在这里面肯定是下了大功夫,只不过瀛王不是那种阿谀奉承的人。”
“所以有些事情他自然不会做的太明显,陛下又何苦见怪呢?”
朱棣看了她一眼,不满的将茶杯顿在桌上。
“怎么着,现在你也开始替那小子说话了不成?”
“难不成在你们的眼中这就是是非不分之人?就那小子,他是个好东西吗?”
“晋中的铁矿给了他还不够?于情于理,他上个折子会有多难?”
“难不成做臣子的礼数都给忘了?这还用朕教吗?”
这时候他越说越气,豁然起身。
“少师都被那小子给带偏了,居然劝朕让魏国公他们到小琉球走一趟。”
“让他们去干什么?结伙造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