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级并不高,主要是以能力为主。
目的只有一个。
这些人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可以说是大明最高的决策机构。
如今这内阁成员一共有七人,个个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
其余人分别是解缙、胡广、黄淮、胡俨、金幼孜、杨士奇。
这也是朱棣亲自选拔出来的人。
说到底,还是担心建文旧臣的势力太大。
而且丞相权力太过集中,容易导致出现权臣。
如此一来,就不用担心那么多了。
过不多时,七人到来。
朱棣眯起眼睛来,淡淡的说道。
“前些时间,小琉球那边送来一套书,朕令人刊印,给各位各送一套。”
“这过去几天了,你们可有什么心得?”
杨荣是内阁之首,他想了一下之后说道。
“回陛下的话,这格物一学里面,的确是有些东西。”
“只是其中有些东西还没有得以印证,更重要的就是跟圣人之学有所冲突!”
“若是将这些东西推而广之,很有可能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朱棣听到这话,眼睛微微一眯看向其他人。
“你们呢?有何看法?”
这时候解缙想了一下说道。
“杨学士说的虽然也有道理,不过也不能矫枉过正。”
“这瀛王之所以能够有种种奇思妙想,也是因为格物之学。”
“以我之见,倒是有可取之处,可是学到这些东西的人必须要严格掌控。”
“朝廷可以从学子之中选出优者,令其
学习格物之学,不使其扩散。”
此时朱棣的目光落到了杨士奇的身上。
他这时候皱着眉头,似乎是在想些什么事情。
感受到朱棣的目光之后,他拱手说道。
“陛下,兹事体大,这书中的内容若是真的如同瀛王所说。”
“只是初学之物时间一长便能够从中领悟到更多东西,那自然值得推广。”
“但问题就是,如此一来,也会让他们对证人经典有所质疑。”
“因此我同意解学士的说法,但绝不能扩散。”
等他们三人说完之后,朱棣眯起眼睛淡淡的说道。
“你们这么说似乎是都同意这格物之学是必学之书了?”
从他的口气里面听不出来朱棣是什么意思?
不过众人都是纷纷点头。
这个时候就听朱棣冷哼一声,不满的说道。
“这小子分明就是不安好心,他把世子弄过去教授这些东西经过朕的同意了吗?”
“先不说这格物之学里面所说的是真是假!”
“难道在他的眼中世子将来就要做这些奇技淫巧之事吗?”
“简直是岂有此理!”
听到他发怒,在场众人面面相觑。
这时候朱棣的眼睛微微一迷沉声说道。
“这件事情暂且不提,如今这大明上下都称玉米为瀛王米!”
“而且他们还在各地建农神庙,这是想要干什么?”
“在朕的眼皮子底下来这一套,想要翻天不成?”
杨荣一听心里面就是咯噔一声,连忙开口说道。
“陛下,至少在此时不
可对此事出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