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他年纪小,但是也明白,如果真有人这么做的话,这事情就难以挽回了。
自己这么多年学的那些道理,难道都是错的吗?
朱瞻基皱着眉头想了一阵,这才说道。
“可是我觉得那些新的学科并没有什么错误啊。”
他能这么说是因为对于这些儒家经典了解的还不够深入。
姚广孝那可是佛道儒三家精通。
因此他心里面很明白,数算也就罢了,格物一说如果真的推而广之。
那么儒家很多道理就站不住脚了,尤其是对于格物方面的看法。
于是他轻轻皱了一下眉头,然后说道。
“这读书人如果悟性高,那么自然能够知道这格物之学的用处。”
“如果悟性差,死读书的那些人,那么情况就不一样了。”
“说到底,这世间的事情是随时而动,没有什么定数。”
“当年圣人所看到的那些东西自然没有什么错,可是到了今日未必是对。”
这话说的有些绕,朱瞻基显然没听明白。
而这时候,姚广孝则是将茶杯的茶倒了,出去又倒上一杯清茶。
喝了一口之后说道。
“世子只需要记住这些道理,然后时常想一想。”
“毕竟返回京城之时,陛下肯定要询问的。”
朱瞻基不傻,他明白了,姚广孝告诉这些东西,就是让他回去之后跟朱棣解释的。
于是他轻轻点了点头说道。
“少师的意思我明白了。”
这时候,姚广孝眼看向远方,轻声说道。
“这事情
若是能够做成,自然是好事,如果做不成后果太过严重。”
“所以世子不能太过主观,当知其好与不好。”
“当陛下询问之时,将心中所想,明明白白讲出来。”
“决定权在陛下,而不是在世子。”
这话他听懂了。
这要是回去以后当着朱棣的面,他支持新学科的推广。
那这情况就不一样了。
于是他轻轻点了点头。
朱允熥这两天可是一点都没有闲着。
新学科推广开来之后,他自然要主动站台。
到城中学府讲述一些自然界发生的一些事情,启发这些人主动去思考。
而且他还在城外风景秀丽之地,开工建设一个规模庞大的学府。
由刘璟负责,王府内库拨钱。
就在此时,几个月的时间过去,玉米的长势喜人。
等到收获之时,朱允熥和朱允炆,以及朱瞻基还有姚广孝亲自下田。
上秤一称。
每亩地的收获居然将近600斤。
消息传出来之后,那些种田之人兴奋不已。
更是有好事者捐出钱财,在城外建了一座农神庙。
里面供奉的仙家金身竟然跟朱允熥相貌有九分相似。
明白人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而且自从庙成之日香火鼎盛!
得知此事之后,孙若薇便笑着说道。
“王爷知道吗?城外那座龙神庙的金身居然是王爷!”
“胡说,我听刘安说了,那金神的年纪少说也有五十朝上,怎么会是我?”
“王爷就不担心这件事情,朝廷之中会有人
发难?”
“我把玉米都献给朝廷了,该给的面子都给了,害怕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