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听到这话,一脸不爽的说道。
“少师,你这话朕怎么这么不爱听呢?”
“难道说朕是想要逼着这小子造反不成?”
姚广孝则是轻轻摇了摇头笑着说道。
“不是陛下想要逼他,而是有人想要这么做!”
说到这里,他微微叹了一口气说道。
“自古以来大凡有能力者,一般都不融于常人。”
“因为无论是想法或者是境界,都会有所不同。”
“常人做事往往呼朋引伴,而有大能力者则是卓尔不群。”
“原因无他,眼光长远为常人所不容!”
朱棣越听越不对味儿,他不由得哼了一声说道。
“少师,你这话的意思是不是把朕也划到常人那一类之中了?”
看到他有些生气,姚广孝再次摇头。
“陛下误会了,小琉球今后恐怕会发展的越来越好,难免有人会生出觊觎之心。”
“而陛下心胸广阔,这一次更是让世子前往小琉球学习,更是深谋远虑。”
“不过此事一出,肯定会有不少人在这方面打主意。”
“陛下在这些人无非就是说些风凉话罢了,若陛下不在恐怕就会有人危言耸听!”
这话说的有些犯忌讳。
朱棣才刚刚当皇帝,他就把话说到了前头去。
这让朱棣听起来有些不对味,不过仔细一想他就明白过来。
朱允熥之所以做出来这种不好惹的样子,也是为了自保。
这一点他能够理解,不过这心里面还是有些不舒服。
“可是他有什么话可
以跟朕直接说,难道这还听不进去吗?”
“偏偏这小子老是出一些幺蛾子,有时候让朕都下不来台!”
但是姚广孝则是笑着说道。
“陛下难道忘了荣国公这次上的折子吗?”
朱棣心中一动。
“你的意思是说,这折子是那小子的主意?”
姚广孝轻轻点头,满脸笑意的说道。
“如今陛下,定鼎乾坤,什么人手中才会握有大量民田?”
这话就让朱棣的眉头一皱。
自从入主金陵之后,为了保证自己的皇权稳固,朱棣大力打击建文旧臣。
这些人让出来的官职,自然是让那些靖难之役之中的有功之人补充上去。
短时间之内做出这么大规模的人事调整,难免会有良莠不齐的情况出现。
朱棣不是想不到,而是他别无选择。
总不能整个国家靠他一个皇帝连轴转吧?
梅殷上的折子的确是切中时弊。
朱棣也是出于权力平衡的考虑,这才会启用梅殷。
一方面是敲打一下,那些跟随自己的文臣武将。
另外一方面,也是表达出来一个清晰的信号!
那就是靖难之役,已经翻篇了过去的了问题不再追究。
如此一来,就能够让不少官员心中安定下来!
要不然一方势力独大,时间一长肯定会滋生出来更多的问题。
看到他陷入深思之中。
姚广孝端起茶杯来喝了一口,然后继续说道。
“瀛王能够劝动荣国公肯定是花了不少心思,少不了一条为国为民!”
“荣国公
乃是当代大儒,更是忠直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