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知道你想说什么,要那些应声虫充斥朝堂,那天下就坏了!”
“朕在的时候,他们说什么都会依言而行,朕不在这些人就会有别的心思!”
“你说的不错,朕说不过你!”
难得朱棣认错,姚广孝淡然一笑。
“这天下这里就需要有能臣,既然是能臣,必然有其风骨!”
“若是那种墙头草,陛下用着会放心吗?”
“恐怕陛下也在头疼如何选官吧?”
“瀛王现在就在为陛下解决这件问题!”
这时候朱棣已经反应过来了,他眯着眼睛冷笑一声。
“这小子不是为朕着想,而是想着保留建文旧臣,跟朕打擂台!”
“好小子,居然想出这种法子来,的确高招啊!”
“倒是朕小看了他,说不准将来瞅准机会,他跟建文联手,还会来一次反攻的!”
看他越说越气愤,姚广孝轻轻摇了摇头。
“陛下有何苦说气话呢?自古以来的皇帝若是都能以自己心中想法而行。”
“其结局又是如何?汉武帝一代雄主,到了最后还不是下了罪己诏吗!”
“而且现在我大明的局面要比武帝之时要好得多。”
“更重要的就是,削藩乃是势在必行之事!”
说到这里,姚广孝声音压低了几分。
“现在陛下皇位传自于建文,那么继续推行削藩也就顺理成章了。”
“虽然说于陛下而言,的确有些风评不太好
,但是于天下大势而言,有利无弊!”
“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让朝堂之上有一些建文旧臣,也没什么不好的。”
“这也能够体现陛下有容人之量!”
朱棣就喜欢听这些话,同时他心里面也很清楚。
朱允熥这么做对他来说是有利有弊,但是好处大于坏处。
靖难之役,就像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将他手下的文武以及建文旧臣割裂开来。
如果不想办法弥合的话。
少说也会影响三代帝王!朱棣在这一点上看得很清楚。
历史之上,朱棣去世之后,明仁宗朱高炽即位。
然后就开始给建文旧臣翻案。
从而大大缓解了大明内部的矛盾,为明宣宗朱瞻基,接替皇位打下坚持基础。
其实这个事情是明摆着的。
历史之上的朱棣得国不正,他必须保持强势,才能够压制下面的文官集团。
至于他去世之后由自己的继任者把这些旧案翻过来平反。
那就可以保证皇位稳定下来。
因此这时候朱棣听到这番话以后,眯起眼睛来想了一阵。
“你说的倒是有几分道理,但是这个事情让他去做,朕可是不放心的。”
姚广孝则是轻轻摇了摇头。
“瀛王要是不出头陛下,还有何人可以用呢?”
朱棣也一时语塞,说老实话他还真没什么好办法。
他想起来了,自己建徐辉祖的那一幕,轻轻摇头,有些无语的说道。
“都是一些茅坑里面的石头,又臭又硬!”
“朕都已经
是皇帝了,怎么着还想要朕求他们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