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用膳的时候,徐妙云派人去请了三次朱棣这才姗姗来迟。
朱允熥心里面很清楚,这是故意给自己摆脸色呢。
玉米这种好东西,他应该献给朝廷,最起码当着文武群臣的面正式一点。
毕竟像是这种能够提高亩产的农作物,那对于大明来说,是至关重要。
说是天降祥瑞,那是一点都不过分。
谁心里面不清楚,历朝历代的农民造反都是因为活不下去。
活不想下去的原因就是土地兼并严重。
就算是像明朝这样,朱元璋查处贪官,想尽办法稳定统治基石。
也不过就是刚立朝这些年情况有所好转。
那接下来该怎么样照怎么样?
这些大族想要兼并土地的方法有很多。
举一个例子来说遇到灾年!
这些大族便勾结当地官府,不及时救灾。
只要突然上一段时间,很多人都快饿死了,要土地也没用!
在这种情况之下,只需要少许钱粮,就能够将良田握于自己手中。
再赶上大明朝,还遇到小冰河期,自建朝以后灾难不断。
以至于最后愈演愈烈。
所以这种情况在大明朝中后期更加严重。
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高产作物大量推广,农民们只要能够活得下去。
大明说不定能够缓过气来,将野猪皮彻底击败!
当然这都是猜测。
朱棣现在心里面很清楚。
他虽然说几次北征,而且多次大胜。
但是元朝余孽实力尚在,他想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彻底平定草原
之祸。
所以这粮食自然是不能或缺的。
有了这东西,那么等上几年,他便可以开始自己的北征大业!
朱棣就是一个人间清醒的皇帝,这一点毫无质疑。
在历史之上,朱棣自建朝以后,就开始连续不断的北征,一直打到自己中途病逝。
很多人说朱棣好大喜功。
但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可以说不是朱棣打了那么几年,接下来大明朝的日子怎么样那还不好说。
看一看土木堡之变就知道了。
当然这也不排除明英宗指挥失误,但是他为什么要开启这一次北征呢?
说到底还是因为草原各部实力尚在主动南下劫掠。
由此可见。
朱棣一开始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他想要通过连续征战,为大明朝赢得一个百年和平。
就如同当年汉武帝所做的事情一样!
说穷兵黩武也好,说好大喜功也罢!
就如同赵匡胤说的那一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一道长城,虽然将游牧民族和农耕文明割出来的一条界线。
但是这道长城远远不足以彻底防备游牧民族的南下!
如果不积极进取,中原地区和平日久,还能够依仗何人北击鞑靼?
看着手中的玉米朱棣就好像看到了自己将来北定草原之日。
他迈步走入到了大殿之中。
徐妙云和朱允熥起身行礼。
朱棣低着头看着趴在自己面前的朱允熥,眼中露出复杂之色。
片刻之后他才轻声说道。
“免礼吧!”
落座。
朱棣的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