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元璋哼哼了一声,脸上露出一抹杀气,笑眯眯的说道。
“不急大戏已经开锣了,总要等人上场唱上几句以后再说嘛。”
宋忠的心里面就是咯噔一声。
他从朱元璋的脸上看到了熟悉的表情。
皇帝的表现跟胡惟庸案爆发的时候一模一样。
这时候朱允炆进入到了御书房之中。
宋忠行礼告退。
朱元璋看了朱允炆一眼问道。
“倭国使者是如何说的?”
“他们愿意纳贡称臣,永不反叛。”
“并且可以派出质子前来京城,以表效忠之心。”
而朱元璋听到这话以后,脸上没有任何的表情变化,淡淡的问道。
“那他们每年要纳多少贡?”
“还有他们的皇帝居然自称天皇,本事不大,口气不小!”
“这事情又怎么说?”
朱允炆脸上露出一抹尴尬之色。
这事情他并不是没有提,而是提了对方表现的很抗拒。
他心里面想的就是,只要把这件事情做成,略微做出一些让步也是可以的。
于是便说道。
“倭国不过就是一个弹丸小国,他们现在愿意臣服就是好事。”
“假以时日,见识到了我大明的仁义之后,必定会心悦诚服。”
这种话朱元璋怎么可能会信?
如果要是能够展示仁义折服其他国家的话。
那么根本就不用打仗了。
只需要养上一批心怀仁义的读书人,到处宣扬就是了。
于是朱元璋便语重心长的说道。
“这还是读书人的那一套,治国之时还有
些用处。”
“可是真的见真章的时候,还是真刀真枪来的痛快。”
“人家不会畏惧你满口的仁义道德。”
“真正能够让他们害怕的,就是一支强军。”
“这一点你要记在心中才是。”
朱允炆自然听出来,朱元璋对于他有些不满。
连忙点头称是,不敢反驳。
而这时候朱元璋走到书桌旁,拿起一张纸来递了过去。
“看一看吧,这是那小子在倭国跟他们谈出来的条件。”
“虽然说这小子混了一些,不过做事情还是有章法的。”
“要不然咱也不会允许他胡闹到现在。”
“用人不光是嘴上说一说,还要会用并且能用才成。”
说到底朱允炆的小心思,朱元璋怎么可能会看不出来?
不过这个储君是他自己选出来的。
就算是一枚苦果也要咽下去。
这里面的原因太复杂。
朱允熥说到底,虽然说做出来一些成绩。
但是实力未成,并且在朝中的影响力极其有限。
虽然说他的身份贵重。
不过距离皇位还太遥远了。
思来想去之后,朱元璋就准备把朱允熥当成一块磨刀石。
用来磨砺朱允炆,让他从中也学会一些东西。
但是朱允炆可并不是这么想的。
将纸上的内容,看完之后脸上露出吃惊的表情。
“每年上缴白银250万两?倭国只是一个小国,如何能够教得出来?”
朱元璋笑了,这是他的笑容之中多少有些无奈。
“既然他们能答应,自然拿得出来,
又何苦替他们操心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