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自然不可能告诉他,接下来朱允炆登基没几年,结果就会爆发靖难之役。
他故作高深的抬起头来看向远方。
“树大招风的道理你不可能不懂吧。”
“现在我们只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以后的情况会变成什么样,谁也不知道。”
“所以回去之后你可要多几分小心,不要赚到了钱财之后,就忘了这些钱是怎么来的。”
沈冰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王爷的话我记在心里面了,绝对不敢忘。”
不过好消息可不光这一个。
过去了这么长时间,铁矿那边终于产出合格的精铁了。
朱允熥先是命人开始打造耕具,并且有偿下发。
规矩就是所有的农夫领到耕具之后,每年缴纳10斤粮食。
一直缴纳到足够抵偿耕具的价格为止。
当然一开始是不需要任何钱财的。
朱允熥现在已经成了粤王,自然没人敢赖他的账。
他的想法也是简单明了。
不管在什么时候,只要打仗,对于粮食的需求都是无底线的。
宝安县这个地方别的不说,气候对于种植水稻最为适宜。
只不过是因为人力不足,开发不够。
而且朱允熥也是从当地人口中了解到,原来在这个时候就已经有三季稻了。
还是从宋朝就推广开来的。
不过宝安县还有一点不好,就是土壤不行,还有多山平原少的缺点。
但问题就是,旁边还有一个好地方,那就是安南国也就是后来的越南。
他完全可以通
过贸易的手段,将安南国变成自己的粮食生产基地。
为将来左右逢源,做好最充足的准备。
现在不扩充军备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想触动朱元璋敏感的神经。
要不然分分钟自己这个王爷就会被拿下。
在这一点上,朱允熥可是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
就在他忙着这些事情的时候,徐辉祖的来信送到了。
打开信一看,朱允熥就笑了起来。
他对送信过来的孙若薇说道。
“这个魏国公看起来这一次是被逼急了,居然写信来向我诉苦。”
“你看一看,给我出个主意,看怎么回复最好。”
孙若薇接过信来看了一遍,然后展颜一笑。
“王爷徐国公看似在诉苦,不过实际上却是想要看王爷怎么做。”
这一节倒是朱允熥没有想到的他皱了一下眉头问道。
“你这话是怎么说的?什么叫看我怎么做?”
看到他不解其意,孙若薇抿嘴一笑。
“徐家虽然在大明影响力不低,不过树大招风这个道理他们是很明白的。”
“所以魏国公一向低调行事。”
“如今送来这封信,里面说的言辞恳切,明显是有所求。”
“可是王爷就算是帮了他们对于自己而言也没有太多的好处。”
“除非是王爷心中别有打算。”
他这么一说,朱允熥马上就明白了过来。
“真是没看出来啊,这个魏国公还真不简单。”
“居然在变着法的试探我的想法。”
“不过我敢打赌,照他们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