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兼并崩溃螺旋
去年李舜臣带领梁山泊上的流民开荒,加上木下藤吉郎带着人在山里捕猎,总算是养活了梁山上这近千名流民。
可是随着梁山的名声越来越响,梁山附近县里活不下去的流民都跑上了梁山,现在山里的流民大大小小有了三千人,这座山再也无法养活这么多人了。
李舜臣也派人下山打听过,为什么山东涌现出这么多的流民,这么一打听才明白,原来还是隆庆派出的矿监太监的锅。
张居正当政之后,立刻裁撤掉了各地的矿监,但是这些矿监造成的影响已经无可挽回了。
由于这些焦太监的盘剥,大量自耕农破产,这加剧了山东地区的土地兼并。
兼并带来的问题可不是简单的财富集中的问题,这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自耕富农的破产,让他们不得不变卖土地。
能够躲过矿监盘剥的,必然是地方上的大户,这些大户乘势购入土地。
而这些大户往往都有逃税的手段,官府越来越难以从这些大户手上收税。
虽然朝廷没有给李成梁财权,但是山东的赋税都是就地转运三镇新军的,也是最早能吃上的粮食,所以李成梁非常的重视。
众人纷纷点头,《水浒传》流传之广,这口号确实朗朗上口。
自耕农还是会自己打理庄稼的,他们虽然有田有地,但是如果不精耕细作,一次天灾或者人祸就会破产,所以他们的土地亩产都是比较高的。
阮勇熟悉珲城县的布置,他扮作商人混进了县城,又在夜里摸上了城门,然后打开了城门。
为了活下去,这些佃农只能耕种更多的土地,比如一个人要耕种十亩土地,才能勉强糊口。
他到任山东之后,给各地衙门都下了死命令,今年的天赋丁税一分钱都不能少,否则他就会直接罢免这些官员。
尤县尉刚娶了新的姨太太,才刚刚睡下就被惊醒,紧接着就看到了满脸血迹的阮勇。
而普通的佃户,如果和自耕农一样精耕细作一两亩的土地,交上了官府的田税和地主的田租之后,是绝对活不下去的。
东阿县的情况也和珲城县差不多,李舜臣也没想到山东的局势竟然到了这样的地步,他只是打出了“替天行道”的旗号,攻打东阿县城的时候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迅速控制了东阿县城。
木下藤吉郎走上来对着李舜臣说道:“大当家的,咱们下山抢他娘的不就行了!”
负责带路的是已经被迫成为梁山好汉的前珲城县衙役头领阮勇。
如果田租太高让佃户饿死,那佃户就会逃亡。
“梁山上有一伙贼寇,你带着第五协去剿灭了,将匪首的脑袋带来济州城。”
大户收不上粮食,那就只能压榨中小地主和自耕农了,这又进一步的导致更多的农户破产。
这些被流民挤掉了租种土地的佃户,和越来越多的流民只能逼上梁山,为了活命开始造反。
这样的结果是那些卷到了承包土地的佃户,没办法精耕细作,粮食产量进一步下降,累死累活还只能糊口。
可是自己这帮梁山好汉,手上最好的武器就是十五把鸟铳,剩余的就是上一次珲城县进攻梁山送来的物资。
李成梁作为统领山东军政事务的新军大臣,他对于这伙占山为王的梁山贼非常轻视,但是他也明白山东的局势,若是真的被这帮梁山贼寇打出旗号来,怕是整个山东就会群盗并起不得安宁了。
梁山距离李成梁屯兵的济州城并不远,如果引来李成梁的三镇新兵,这山上区区三千流民如何应对?
这段日子靠着不断勒索梁山周围的官府,总算是将冬天过了下来,可眼看着开春上山的流民越来越多,李舜臣又没办法对这些流民置之不理。
木下藤吉郎拿着这面旗帜,如同窜天猴一样爬上聚义厅前竖起的竹竿,他将旗帜挂在竹竿顶端,众好汉纷纷大喝。
埋伏在城外的梁山好汉们立刻冲进了珲城县,李舜臣带领众人直扑珲城县的武库。
木下藤吉郎风风火火的闯进来,这厮最近当二当家的上瘾,整天叫嚷着要冲下山抢他娘的,搞得李舜臣非常的头疼。
也亏得这些年朝鲜高层内部的厮杀激烈,死去的地主好歹还能吐出一部分利益来,才维持了朝鲜如今半死不活的局面。
李舜臣的心情非常沉重,因为他从山东的土地兼并,看到了朝鲜国内的问题,如今朝鲜内部土地不断向大家族聚集,和明廷在山东发生的事情如出一辙。
“遵命!”
大地主会将自己的土地包给佃农来耕种,抽取远比官府赋税比例还要高的田租。
不过在控制了两座县城之后,梁山好汉们还是遭到了地主团练武装的顽强抵抗。
焦太监的横征暴敛,以及坚壁清野造成的大量流民,彻底打破了这个均衡。
就连李舜臣这种祖上曾经做过官的,都已经跌落到靠人资助才能读得起书的地步,由此可见朝鲜的兼并是多么严重。
等到众人在聚义厅集合,李舜臣对着众人说道:
“明廷无道,上山的兄弟们才越来越多,如今要下山,还需要打出个旗号来。”
“召集弟兄们在聚义厅开会!”
在梁山的头领中,也只是阮勇最积极要求下山攻打县城的。
官府收不到赋税,再因为流民出现了大量治安问题,需要内耗更多的粮食来维持稳定。
两座县城被迫,两座县衙被屠,梁山附近的州县也大为惶恐,他们纷纷上书朝廷,要求派遣正规军去镇压梁山贼寇。
怎么现在搞成了三千人的梁山土匪团伙,自己一个东南的新兵,转眼就变成了睁眼就为了三千人的吃喝发愁的大当家的?
“大当家的!”
大户看起来提高了田租,实际上粮食生产效率下降,实际上收到的粮食还减少了。
李舜臣等梁山好汉虽然抢到了武器,但是这些流民毕竟训练不足,而且李成梁的三镇新军就在距离梁山不远的济州城驻扎,李舜臣也怕引来明廷的正规军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