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大乱?”
宇文珩惊喜不已,他甚至都没有询问到底是怎样的大乱。
因为以往的经验告诉他,顾幼仪的“神通”有限。
她只能做到知其然、却不知所以然。
“不过,如此也足够了!”
“只要知道未来会发生怎样的事,至于事情的起因、经过等详情,也就没有那么重要!”
毕竟宇文珩要利用的是事件本身,而不是好奇的想要寻根溯源。
顶多就是这样的发现,让他对于顾幼仪的“滤镜”越来越弱——
顾幼仪不是真的聪明绝顶、知微见著,而是有某种神通。
虽然依然很“神”,但给宇文珩的感觉就不太一样。
若不是阿母亲眼看到大伯母生产,顾幼仪都要怀疑,顾卿是被人偷换了。
“更有甚者,阿卿或许还会从岭南走出来,一路北上,返回建康,为陈端出谋划策……”
那时,宇文珩只当是顾衡这个名满天下的佑安公果然“名不虚传”,但随着他跟顾家的来往,他才隐约猜测到真相。
过去的近一年时间里,顾幼仪都在这般安抚自己。
顾家可以不选择帮助她,却不会真的对她不管不顾。
她依偎在宇文珩的怀里,轻声说,“不过,这一次可能会有所不同。”
顾家来到北朝也有八、九年的时间,作为最先跟顾家成为盟友的家族,宇文珩对顾家的一切都比较熟悉。
驾崩前,也要把太子和江山托付给她。
她虽然更看重宇文珩,对于顾家反倒没有那么的有归属感。
就是宇文珩,或许不爱她,确实发自内心的尊她、敬她,并把她当做一生中唯一值得信任的人。
顾家不是只有一个人啊,上上下下一百多口人。
他知道了一些顾家的隐秘——岩盐提纯、马蹄铁,还有平价的海盐!
“……也罢!狸奴倒也不是全然没有用处!”
另一方面,她嫉妒顾卿的头脑。
一开始,顾家选择与宇文松合作,未尝没有这方面的原因。
“区区一个岭南,烟瘴之地,蛮荒未开化,就算再怎么经营,也不能跟宇文氏相提并论啊!”
“顾家一定发现了顾幼仪的问题,这才不顾血缘亲情,不顾在北朝已经得到的权势,选择了‘消失’。”
“才六岁啊!她就有这般心胸?有如此谋划?”
偏偏他还不能表露出来,还要反过来安抚又气又怒又委屈又无措的新妇。
一时恍惚、眼神迷离,顾幼仪大脑便有些不受控制。
宇文珩自己就是出身大家族,知道家族对于嫡出血脉还是非常看重的。
她,抢了顾卿的夫君,抢了她未来的皇后之位,以及坐拥天下的机会!
“大父、阿父他们一定是被阿卿蒙蔽了,觉得她可以在岭南有所作为!”
几年过去了,两家的合作也一直都不错。
而这一世,顾卿没有来北朝,反倒跟着祖父去了岭南这样的流放之地。
而不是顾幼仪这般用神通伪装出来的智者。
还有最重要的一个方面,顾幼仪对顾卿有着深深的心虚。
阿卿!
顾幼仪的一番话里,居然句句都离不开这个名字。
或者说,他有所反应,但依着顾幼仪的迟钝,她根本就没有察觉到。
可就在顾幼仪坚定的嫁给宇文珩,并极力帮着宇文珩筹谋的时候,顾家却放弃了。
上辈子在北朝,她就是人人称颂的才女。
“就那么一个丑八怪,到了岭南都不肯消停。”
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而顾家的集体逃亡,却唯独只留下了一个顾幼仪,更加让宇文珩确信了这一点。
“阿卿居然跟陈端定了亲,成了未来的梁王妃!”
她知道,这一世,顾家又选择了顾卿。
她相信,她的良人定不会辜负她。
宇文珩可是手握重兵的宗室啊,想要谋夺那个位子,也不是不可能。
顾幼仪不够聪明,可不是真的傻子。
……宇文珩也不知道自己在纠结(矫情?)什么,但他就是莫名有种感觉:不应该是这样。
南北统一,顾家就又成了宇文氏的臣子。
在顾幼仪口中,那就是个容貌丑陋的可怜虫。
“他们一定会后悔……而我就看在一家人的面子上,只要他们诚心认错,我就原谅他们——”
天知道,那天陪顾幼仪回门,看到空空如也的顾家大宅,宇文珩的内心是何等的懵逼。
明明自己重生了,有着预知未来的能力,却还是败给了顾卿。
顾幼仪并不聪明!
这个发现,在两人定亲后,宇文珩便意识到了。
她如何不嫉妒?
这一切,似乎都跟那个名叫顾卿的小女郎有关系。
最重要的是,建康大乱,北朝趁机南下,用不了几年就会拿下南朝。
不过,建康大乱,这件事对于北朝来说,绝对是十分重要的大事件。
冥冥之中,他应该有个跟自己势均力敌、不相上下的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