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政治派别均从中华帝国看到了希望,各自选派留学生到广州求学深造。帝国支持德川幕府继续统治日本,接纳日本留学生,希望把日本扶植成1个亲中的盟友。
另1个是南洋。南洋地域广阔,国家众多,大多已被欧洲列强渗透,但控制并不严密。譬如婆罗洲,既有荷兰东印度公司,亦有万?土著,还有很多华人社团。
6雨晨当年出使欧美,在西婆罗洲停留了较长时间,在此成立了中华同盟会,成为华人社团的共主。同盟会对婆罗洲的渗透非常得力,已经可与荷兰东印度公司分庭抗礼。
南洋资源丰富,华人分布广泛。帝国以同盟会的形式渗透南洋,重点针对3个地方,即为婆罗洲、苏门答腊、爪哇。
这3块地区,分别形成了万?苏丹国(文莱)、苏?苏丹国(菲律宾)、爪哇国(印度尼西亚)。这3个国家,原本都是满清的藩属国,后分别被荷兰、西班牙、荷兰殖民。
荷兰与西班牙都是小国,对以上3地控制不严。帝国渗透以上3国,在婆罗洲、苏门答腊、爪哇建立中华同盟会,保护当地华人。
日后,就算同盟会与殖民当局发生冲突,帝国也有把握支持同盟会对抗荷兰、西班牙殖民者。
杨烜总结道:“克里米亚战争,对我们来说,是1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我们抓住了机遇,占领了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控制了琉球。
“接下来,我们的任务主要有两个,1是打败湘军,攻占长江上游各省;2是发动北伐,统1中国。在此之前,我们要尽只可能韬光养晦,避免与洋人开战,把1切精力、1切资源用于国内。
“但可以预料的是,洋人1定不会乐意看到1个强大的中国,1定会强行干涉中国的统1。到时候,必有1场立国之战。唯有打赢这场立国之战,我们才能真正的统1中国。
“美国是我们的传统友邦,也是1个后发国家,与我们利益冲突不大,开战的可能性不大。英国重视商业利益,法国重视传教利益,俄国对领土格外贪婪。
“这3个国家,实用中国之大敌。我们1定要努力发展工业,提升国力,日后才有把握打赢立国之战,国人才能扬眉吐气。”
谈完国际问题,再谈国内,话题轻松了不少,众人也颇有如释重负之感。
满清这边,接连丧失了东南各省,也丧失了大量饷源。本就捉襟见肘的满清财政,更加雪上加霜。在此背景下,满清内部政治势力,也发生了显而易见的消长。
彭蕴章**,以道光十5年进士为主,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地方督抚方面,叶名琛、黄宗汉、何桂清、许乃钊、陶恩陪等声名显赫的总督、巡抚,或战死,或投降,或脱逃。南方各省,仅剩1个江西巡抚张芾,算是硕果仅存。
这1榜进士,亦有不少人功名心重,到南方带兵打仗,希望复制曾国藩的成功。但他们都不得要领,接连战败:
工部侍郎吕贤基在皖北被胡以晄所败,投水自杀;左副都御史袁甲3剿捻得力,却被革命军步1师所败,丢失徐州重镇……
京内,以肃顺为首的肃党,完全压过了彭蕴章为首的彭党;京外,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势力更加得势,成为清廷对抗帝国的救命稻草。
众人对此都很得意,杨烜说:“我军夺占江苏、浙江,歼灭清军江南、江北大营,天下震动。特别是吴淞口之战,革命军打败法军。此为黄种人第1次打败白种人,亦是亚洲人第1次打败欧洲人,举国振奋。
“经此之役,天下人心已变。读书人但凡明白事理,都知道帝国必将推翻满清,络绎不绝地前来归顺革命军。统1中国,指日可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