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哗变(2/2)

欧阳戎心里吐槽,不过很快发现,可能是成长的时代不同,除了他之外的宴席众人,似乎很吃这一套君臣之谊的叙事。

纷纷感慨,不吝夸赞。

“朱都督真乃板荡忠臣,吾辈楷模。”越子昂激动。

“若是朝臣皆如朱都督,如何会让卫氏小人独大。”一向沉默寡言的杜书清一眼一板说。

“虎父无犬子,朱兄年纪轻轻就如此深明大义,亦是人杰好汉。”王俊之认真点头。

李正炎严肃颔首,朝众人举杯:“来,敬朱公与朱公子一杯。”

宴席众人一齐举杯畅饮。

似是与越子昂一样,能得到敬慕已久的李正炎等一众“贬谪名人”夸赞认同,

朱玉衡满面通红,深呼吸几口气,手略抖的举起酒杯,猛仰头,畅快饮酒。

除了默默夹菜的某人外,席间气氛愈发热烈。

王俊之好奇问道:

“朱兄瞧着有武官气质,可曾入伍过?”

李正炎、杜书清等人侧目看去。

朱玉衡点点头,对面的越子昂笑着插话道:

“王博士那句虎父无犬子说的一点没错,洪州都督家风使然,玉衡兄从小习武,通晓弓马骑射样样精通,还熟读兵书。

“与那些只知享乐的纨绔子弟不同,玉衡兄年方十六,就被朱都督送入陇右军伍,从斥候做起,一路升为都尉……

“眼下,玉衡兄被调回江南道,过完这个假期,便要到洪州第四折冲府报到。”

“与欧阳长史一样,好一个人中龙凤。”王俊之夸赞。

欧阳戎微微挑眉,多瞧了几眼朱玉衡。

虽然可能有其父的军中人脉帮衬,晋升神速,不过这个朱大公子听起来还是有点东西的,和那些酒囊饭袋的权贵子弟比。

就是性格稍激昂愤青了点,和越子昂相似,也不知道是同性相吸,还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杜书清忽道:

“哦,朱兄也是陇右道边境的斥候出身?也不知是哪座军镇,隶属哪支卫军,番号又是何……”

“杜兄也是吗?”

朱玉衡眼睛一亮,报了个号,似是相熟,杜书清颔首,与之热聊起来。

期间,作为众人之首的李正炎也有言语,

好像是因为从军中大佬的祖父、父亲手里承袭英国公的缘故,

李正炎亦熟悉陇右道边境军伍,寥寥几句,透露的信息量,就让朱玉衡折服,眼神崇仰,频频敬酒。

“李公,您祖父乃鄙人心中楷模,高山仰止。”朱玉衡感慨:

“老英国公一生历事大乾高祖、太宗、高宗三朝,出将入相,功勋卓著,朝廷倚为干城,受封国公,真乃我等志在军伍的汉儿至高荣耀。”

李正炎仰头饮了口酒,语气淡淡:

“都过去了。况且祖辈荣耀,与孩郎何干。祖父其实最不喜我,直言败家之祸,我也不愿沾他荣耀,不提也罢。”

朱玉衡一愣,讪笑道:

“其实家中老头子们都这么说自家儿郎,家严也经常批评我口无遮拦、行事冲动,总有一天要败家累他。这种话,其实听听就行了,李公勿要当真。”

李正炎颔首淡笑,转过头,与侧目看来的欧阳戎对视一眼,举杯互饮。

自从改乾为周后,近些年来,卫氏经常插足军伍,一大批原来关陇的军事勋贵纷纷收到牵连调换,新规颁布亦是不断。

可能同为军伍之人,李正炎、朱玉衡、杜书清等人的话题颇多,

甚至,后两者开始愤愤不平的提及卫周以来的军伍弊端。

发起牢骚,怀念起以前大乾开疆扩土的激荡岁月。

欧阳戎越听越发现,越子昂、朱玉衡能与李正炎、杜书清、王俊之等极端保离派凑到一起,不是没有道理的。

朱凌虚训斥朱玉衡的话也不是没有缘由。

欧阳戎听到宴席上众人聊的话题越发大胆。

可唯一的问题是,为何要带上老实巴交、不议国事的他?

难道是因为都知道他代表浔阳王府?

欧阳戎嘴角抽搐了下,有些无语。

继续老老实实的埋头饮酒,

觉得还是喝的再醉一些为好。

就在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密集脚步声,同时还夹杂有、因为脚步的主人们剧烈跑动而连带着的腰刀等金属硬物碰撞声。

宴席大厅瞬间鸦雀无声。

咯噔——!

乒乓——!

一道酒杯落地的清脆声,响彻大厅。

欧阳戎无视外面熟悉的动静,第一时间侧目,余光观察众人脸色。

只见李正炎、魏少奇表情如常,一人夹菜,一人饮酒,照旧。

杜书清不知何时,已经站起身,手伸入袖中,眼睛盯向门口。

朱玉衡举杯的手停在空中,疑惑皱眉看向门口。

而王俊之,则是同样侧目,正看向欧阳戎。

二人目光在空中相遇。

对视片刻。

王俊之笑了下,移开目光,从袖中取出一方纯白手帕,贴心递给旁边的越子昂。

“当心脚滑。”

“谢……谢谢俊之。”

越子昂连忙接过手帕。

欧阳戎视线下移动,扫了一眼。

越子昂脚边,正有一只铜质酒杯斜倾倒地,浑浊酒液染湿了一大片地板。他正弯腰,动作略急的胡乱擦拭了下地板。

原来刚刚是他手抖,酒杯落地。

“明府!”

这时欧阳戎熟悉的脚步动静抵达了门口,燕六郎带着一伙捕快闯进大厅中。

没空理会李正炎等人,燕六郎一脸紧张的经过他们身边,急促凑到欧阳戎身旁弯腰,小声耳语几句。

语速极快。

李正炎、魏少奇、王俊之等人交换目光,脸上露出好奇之色。

旋即,他们看见大厅中央原本埋头独酌、捧杯醉醺的欧阳良翰身子渐渐绷紧,缓缓抬头。

下一霎那,他赫然起身。

一向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弱冠长史大袖猛甩,朗声呵斥:

“蓝长浩罪该万死!”

欧阳戎腮帮鼓鼓,无视众人,昂首大步离开,燕六郎等人连忙跟随上,李正炎等人隐隐听见燕六郎压低嗓门追问:

“明府,此变牵扯江州,咱们现在该怎么办?”

欧阳戎头不回的迈出大门,丢下一句:

“问我干嘛,问朱凌虚、王冷然去!”

语气如冬霜般冷寒。

大厅内原本松气的朱玉衡闻言,刹那表情惊疑不定,“阿,阿父?”

李正炎等人亦是疑惑看向他。

众人并没有困惑多久,欧阳戎才走一会儿,立马有消息灵通的宾客跑来相告。

岭南道西陲,一纸急讯传来江州:

天佑二年,四月十五,桂州首府。

来自洪州、江州的一千五百余戍兵,因戍边延期,还乡无望,发生兵变,当众杀了监视军官,推举颇有人望的领袖,哗变北还。

一千五百余勇悍戍兵,已群情激愤的离开桂州,正在返乡路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