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朱载壡手中的短火铳再次被击发,数道号炮声响起,第2个方阵从长安右门中涌出。
这第2个方阵是骑兵方阵,这3百人正是神枢营下属的游骑营。
这些人都是从京师巡捕营当中的尖哨营当中挑选出来的,又经过马芳几个月的训练之后,自然算得上精锐骑兵了。
要知道马芳的治军可是最严的。
戚继光的治军已经很严了,发铳的时候,若是没有听令而发,自己擅自打发,哪怕1弹击杀了两人,也必须要处死这位鸟铳手。
而马芳更严!
他实行连坐法,不单砍士卒,也砍将领,士卒畏敌不前者,砍了士卒之后,管队的队长也要1并被砍掉。
因此这几个月下来之后,整个游骑营的战力基本上是稳居整个神枢营的顶层。
“哒哒——哒”
那马蹄声响起,由远及近,这蹄声在众人耳中变得逐渐清晰了起来。
与此同时那游骑营方阵也出现在了视线当中。
虽说也是3百人,排成了整整3十行,但是这1方阵的规模,远比之前的亲从侍卫方阵要大。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马匹。
不单单这3百人,每个人胯下都有1匹良马,甚至边上还都系着1匹马!
也就是1人控双马,其目的也很明确,主要就是为了减轻马的负担。
马可是很金贵的,这马的性命甚至能抵得上好几个人。
当年朝廷拨给延绥镇5万两的军例银,也只买了3千匹战马。
而且朝廷对于这马匹死亡的追责也是很严重的,哪怕神枢营也不例外。
这些游骑营的士卒俸禄虽高,但是他们可赔不起几次朋椿银。
所谓朋椿银,其实就是战马倒死之后需要进行赔补。
具体的银两数量按着战马的种类和等级不同,而有所区分。
明军内,这战马分为两种,1则为驼载马,其实就是用于运输用的畜力,北方9边算是最高的配比了,每5人15当中会配1匹驼载马。
其2为骑操马,这类马就是需要进行冲锋陷阵了。
而进行定级分档的也主要是针对与后者。
正德嘉靖之后,这些骑操马主要被细分为3等9档。
而游骑营当中所骑的这3百匹骑操马就是属于上等当中的第2档,也就是上中档。
这上中档是膘满略肥的,也就是后臀处膘肥肉厚。
为了方便管理,往往会在这战马的后马臀上印上飞字印。
所谓飞字印,其实是从唐宋时期就已经流传下来了,主要是针对于体力进行测试,那时候,最优者才能烙印上飞字印,次等马则是打上龙字印。
因此所谓飞龙在天者,其实就是指的是良马疾驰。
而明朝作为汉人正统王朝,自然也就将这1传统继承了下来。
至于朱载壡所骑的马,那都是上上档,是属于膘肥体壮的。
而那些驼载马如果参与评档,估计只能是中等以下了。
此刻,整整6百匹战马迈着几乎1致的步伐往前大踏步前行。
而领头的正是马芳。
马芳作为坐营参将,没有选择像管懋光傅应嘉1样在后面压阵,而是特立独行,直接在前面领头。
单从这1点,其实也能看出马芳此人的个性。
朱载壡自然也注意到了那骑行在最前面的马芳,不知道为什么,朱载壡见到这1幕的时候,竟然想起了后世斯大林与那朱可夫的阅兵场景,1时之间,双眼不自觉地眯起。
他下意识不太信任那些北方边镇里出来的将领,但是现在是非常之时,之后北击鞑虏,东征日本都需要用到这帮子人,所以自己必须信之,用之!
马芳当然是不知道太子此刻所想,他只是骑着大马挺直身子骑行在最前面。
身上自然也是穿了甲胄,但是马芳没有选择铁浑甲,因为太重了。
所谓铁浑甲,其实差不多就是中国形制的板甲,浑就是浑然1体的意思。
他身上穿的是镜幡甲,因为在高防护力的基础上,其重量是稍轻些的。
所谓镜幡甲,其实就是后世常说的板链甲。
这东西可不只是西方有,东南亚,东亚,甚至阿3国都是有板链甲的,就是形制不太1样。
明朝的镜幡甲,又或者说是板链甲,其实也是加挂铁板,是铁片与铁环相互交叉连缀在1块的,每1个甲片为了防止生锈,还需要用生漆来回浸泡两遍,之后更是在每1个甲片上还装着1个铜泡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