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身处南京的朱载壡忙得不可开交时,京城内的百官却都是无比的悠闲,几个月了,嘉靖帝,也就是自家的陛下,就上过1次早朝,其余的时间再无皇帝召集群臣的消息。
这让百官们休息时间多了不少,每天不再半夜3更起来,摸着黑上朝了,可以1直到卯时上个值就行了。
这日子好不快活,当然面上是不能说的。
而且那些个御史,还有6科给事中每天都会上1大批的折子,但是这些折子往往到了通政司,转入司礼监之后,便没有了下文。
百官和皇帝之间,似乎没有了直接的联系,百官之中很少有人知道皇帝的具体所在,当然也只是很少,不代表没有。
此刻,晨曦微露,暑气还未从地上蒸腾而升,两个人在1众内宦的指引下,缓缓步行于东苑内。
所谓东苑,其实就是明朝皇帝的行宫。
这历朝历代都是1样的,远不止1座宫殿。
明朝也不例外,除了紫禁城外,也有着多座行宫,不过相较于后世野猪皮子将行宫修到整个天下都是。
明朝的皇帝很明显,收敛了很多。
只是在京城内外修建了东南西北4大禁苑。
皇城之内,紫禁城以西,也就是北中南3海组成的太液池,是明朝的西苑,这西苑是以故元的宫院,以及燕王府这两大主体建筑为基础改建而成的。
嘉靖帝修玄的地方,以及常住的万寿宫都在西苑。
除了西苑之外,自永乐以来,历代皇帝1直到嘉靖帝都在不断扩建南苑和北苑。
这南北苑,顾名思义就是在京城的南北,都是帝皇休闲避暑的地方,1个是南行的行宫,1个是北行的行宫。
其中南苑最大,离城2十里地,将面积在1百6十里上下的南海子,都给整个圈起来作为禁苑,当年嘉靖帝奔赴南方修道成仙的时候,就在南苑停留过。
与南北西3苑相比,这东苑确实不出众,面积不单是最小的,就连建筑也多是朴实无华的。
但是那地方却是风景最特殊的,不同于其他3苑的宽广湖景或壮丽山色,东苑反而颇有几分江南地区的小桥流水之景。
这东苑位于东华门外,就在紫禁城的东南边,1直延伸到皇城东南城墙。
这地方倒是离朱载壡住的文华殿很近,出了东华门就到了。
此刻东苑的石板路上,左侧的那人,虽说年岁已大,但是脸色红润,走起路来更是4平8稳。
此人内里穿着1身宽松的白衬袍,外披1件藏青色得罗道袍,头戴黑色冠巾,手中更是搭着1把拂尘。
道士常服青,单这身打扮便知道他是道士了,加上胸前飘扬的花白长须,以及干瘦的身体,更有几分仙风道骨。
他环视了石板路的两侧,道路两侧除了柳树之外,芳草篱院,草舍农庄更是随处可见,片刻之后,他收回目光,稍有几分感叹道,“许久没有来东苑了,这景…老道都快不认得了。”
“恭诚伯…我倒觉得没变,这4时之景本就不同。”
与其并行的另1人开口了,“春游芳草,夏赏绿荷,秋饮黄花,冬吟白雪,这…来的时间不同,看到的风景自然也就不同了。”
听到这话的老道士眉角跳动了几下,闪过1丝阴霾,而后嘴上重新挂上1丝柔和的微笑,“说得在理啊,老道我在这点上,倒是不如6都督看得开呀。”
所谓6都督其实就是掌锦衣卫事,后军都督府右都督——6炳。
而与那6炳同行之人,便是陶仲文。
今年年初开春,这位陶仲文,又被封为恭诚伯,1时之间恩宠无限。
要知道在被封为伯爵之前,此人已经身担少师,仍兼少傅少保,这等同于1人兼领3孤,历观前代,就没有这般操作过的!
6炳伸手掸了掸蟒衣的衣角,借着低头的工夫看到了陶仲文沉下去的袖口,当即眼中光芒1闪,“恭诚伯,这是打算给陛下送——??”
“没错,老道今日打算前往递交不老丹。”
陶仲文毫不掩饰,而后看了6炳1眼,幽幽道,“倒是不成想,跟6都督1道了。”
不老丹…
听到这几个字,6炳的嘴角抽搐了1下,眼中不屑之色浮现而出。
别人可能不知道不老丹怎么做的,但是他6炳是知道的。
那陶仲文无非就是个糊纸匠,拿前人的东西来用而已。
所谓的不老丹,其实就是龟龄集,宋代张君房的《云笈7签》里就有。
但是这陶仲文恬不知耻,把各种滋补药品都拿过来,东拼西凑之下,还吹嘘什么炉鼎升炼,说什么要经历9十9道大工序,3百6十道小工序,4十9天日晒夜露才能形成1瓶。
噢,对了,还死命加了不知多少的朱砂和汞,真的是…这样的人都能封上1个伯爵,真是活见鬼了。
“6都督前往东苑,可是至尊有诏?”
陶仲文的声音传来,惊扰了正在沉思的6炳,6炳回过神后,轻点了下头,“麦公公亲自传的旨,让我动身前往东苑,说是陛下有急事相召,就是不知道什么事。”
“噢,无妨的,6都督是至尊身边红人,又是旧臣,想来又是些好差事吧。”
6炳这时没有回话,他可不觉得会是什么好差事,这陛下已经对自己不放心了。
远的不说,就说近的,这几个月下来,那骆椿闹得多欢啊,大有与自己在锦衣卫内分庭抗礼的趋势。
这背后若是没有嘉靖的默许,6炳打死也不信,就凭这小子,这愣头青1样的人,能快速聚集这么多势力,哪怕是他父辈的恩荫也不够。
“怎么了,6都督…你这脸色不太好呀,你要来1颗?”
“什么?”6炳装着没听明白陶仲文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