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向北寒的调动下,邓伟伦、杨起荣两位文物鉴定专家第2天就赶了过来。李肖是因为在北京有学术交流活动没过来。
“我说小北啊!你小子就不能让我们两个老家伙在家好好休息1阵,享享清福嘛!非得把我们调到这大西北来喝风吃土的。”
来到军营,见到向北寒后,杨起荣就开起了玩笑。
向北寒呵呵1笑,说道:“我也想把东西带回北京去,再开始研究,可当地政府不同意啊!没办法,只有劳动两位老师的大驾了。”
邓伟伦倒是很关心向北寒,看到他脸上、手上的伤,问道:“小北!你这伤是怎么弄得?要不要紧?”
“啊!没什么,就是下山的时候不注意摔了1下。”
向北寒不愿意把自己1个人偷偷上山这事儿弄大发了,让爷爷和陈思嘉、沙莉阳知道了,非把自己臭骂1顿不可。
没有再深问,邓伟伦意味深长地说道:“搞野外考古的,在某种程度上是有人身风险的,你今后要注意,不能再单独行动。”
1听这话,向北寒就明白了,1定是赵勇那小子多嘴,告诉了邓伟伦,让老爷子给自己1点儿教训和提示。
“我会小心的,老师!”
向北寒很恭敬地回答道。
点了点头,邓伟伦说道:“我们先去看看东西吧。”
存放那只箱子的地方,是军营的冷库,不但温度恒定,湿度也稳定,很适合存放这种有机类文物。
看到眼前1卷1卷的东西,杨起荣问道:“小北!这里面是什么,你没有打开看过吗?”
摇摇头,向北寒说道:“我没有保护纸质文物的经验,担心破坏里面的东西,所以就没打开。”
左右看了看,见部队的人都离得较远,才低声说道:“我感觉里面应该是纸质的古代书籍,或者是经书经卷。但也不能十分肯定。也担心里面万1只是1些晚清民国时期的东西,又是军队,又是直升机的,搞得不好收场。”
“好小子!原来你是把我们两个老家伙调过来给你当挡箭牌的呀!”
杨起荣依旧是不改老小孩儿的性格。
邓伟伦则严肃得多,点点头,说道:“老杨!先打开1卷看看怎么样吧!不确定里面是什么,也不好拿方案。我看这间冷库的条件还允许。”
谈起工作,杨起荣也认真了起来,说道:“我也是这个意思。小北的担心是有必要的,别兴师动众1番,到头来东西价值不大,我们就被动了。”
转头冲向北寒说道:“小北!你来打开1卷,看看里面是什么,动作轻点儿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