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家不着急,方便得很,个把小时的事儿。还是想跟兄弟们多热乎1天。”叶贺华解释道。
“讲究。明儿早上我请兄弟们吃京都肉饼。”李恺说道。
“我要两张,再加1碗炒肝儿。”陈元宝努力撑坐起身体,率先做出回应。
“都这样儿了,你省省吧。别人是为嘴伤身,你这是贪吃不要命啊。”李恺嫌弃的说道。
“我还能行……能坚持,必须不辜负老1的心意。”
“……看你状态吧。”李恺笑着轻轻拍了拍他的肚子,然后问其他人“明天谁先走?”
“我先,上午9点半的火车,8点从学校出发。”郭新民答道。
“床底下的东西,哥儿几个分1分,带着路上吃。老4多带些,路途远,坐车时间长。”李恺说道。
徐红卫是晋州省云中人,从京都出发的绿皮车要绕个大远儿,从热河、武城那边走,火车要运行2十多个小时。
“不用,明天从食堂带几个馒头就行,榨菜我已经备好了。那些东西给小6儿留着吧。”徐红卫虽然性格吝啬1些,但多是针对自己。同学朋友间的相处,还是很有原则的。虽然对大家付出的不多,但轻易也不会沾他人的便宜。
老6张有信暑假不回家,留住在学校。他在学生会外联部组织的辅导班里找了个差事,给几名高中学生补习功课,1暑假能挣上1千多块钱。
寒假过年时,张有志回了巴川,1去1回,挑费不小。所以他早早就和母亲打过招呼,暑假就不回去了。
学校的补助和家乡政府的帮扶,这些用在学习生活上是足够的。
不过他还想再多挣1些,寄回家给母亲花用。
“你们几个商量,我用不上。”李恺不在意的摆摆手。
“我也用不着。”叶贺华也说道。
第2天,7点多,301寝室全员集合,去到京大东门外的京都肉饼店,进行了本学年最后1次的宿舍聚餐。
陈元宝的恢复力果然不是吹的,起床已经生龙活虎,早饭超额完成了定额。用他的话说,要把昨天上吐下泻的损失补回来。
李恺和大家拥抱告别后,上了公交车。
李恺的第1站是南锣鼓巷的4合院,1个多月不在京都,总要给“守门人”打个招呼。“守门人”的工资倒不用他操心,“乐家家”京都总店的店长会按时送过来,这是刘凤芝安排好的。
“守门人”的工作还算轻松,这院子虽然大,但不累人,中院和后院的所有房间,不用经常打扫收拾,1礼拜有1次就行。自从收获了这座4合院,李恺还1次没来住过。
平日里老关两口子也就扫扫院子,擦擦围栏,给花草树木浇浇水,给鱼缸龟池喂喂食。
此外老关媳妇还有个任务,每天买菜的时候,会跟住在附近的3姑6婆邻居们聊天,打听有没有要出售的4合院。1旦确认消息,李恺会安排人上门收购。
不过这1年时间,仅仅成交了1套,在北门里明家胡同的1座1进独院,连房带院子只有不到3百平。
京都的4合院,大1些的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原本是国企的职工宿舍)都是混居,像南锣鼓巷这套规格的,如果不是因为产权1直掌握在政府手里,整体被某单位工作占用着,也会由好几家分居,多的要十几家甚至2十家,产权很混乱,收购操作起来麻烦得很。
这样的房子不买也罢。
所以李恺也是碰运气,有枣儿没枣儿打1杆子。
从4合院出来,李恺步行走到前门,然后进入了地下通道。
“人潮人海中,有你有我,
相遇相识相互折磨
人潮人海中,是你是我,
装作正派面带笑容……”
今天的歌声狂野中透着歇斯底里,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深情款款。
李恺走进1看,果然,换人了。
在前门地下通道卖唱讨生活的“京漂儿歌手”叫裴小涛,两月前李恺路过这里听他唱过歌,也打过赏。之后有两次又经过这里,依旧是逗留1会儿,安静的听上两首歌,再放下两百块钱。
次数多了,倒也算是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