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掌,好!这是贾财,心想,这孩子真是,这些词闻所未闻,但就是觉得这么说,就听着舒服、得劲。其他人也同样心思,于是抚掌、叫好声连成一片。
秦正眼见抚掌之势要蔚然成风,就紧急刹车,道:“我知道大家有一部分原因是为长亭外来的。但我爷爷告诉我,诗词,小道尔。他还说,我辈读书人,应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此,和大家共勉之。”
这一下,全体抚掌、叫好。
停了停,秦正又说道:“天下读书人多矣,但书籍大多是各家书坊刊印,版本无数。甚至,还有手抄者,谬误不断,以讹传讹之下,后人所见非先贤之所想不知凡几。正好今天贾家楼开张,小子想向各位父老讨个交情,想多多征集一下各种刊印的古籍、书册,想多相对照之下,把它整理、校正出来,再制版,重新付印,已勘正谬误。”
什么?这是什么意思?长安双子回乡的第一件事居然是印书?
在场的人炸开了锅。
这个想法是秦正回来后第一次提出来的,连谢科、贾财都未曾听说过。但大家一想却又在理,你抄我、我抄他,必会出错,错上加错,最后,看到这书的还真可能就不是原来著述人的本意。
但是,一个印书坊需要多少钱?单说上好的刻板可不是一般的木料,一本书所用刻板那都是以屋子为计量单位的。印刷的油墨也不是普通油墨,那是好几种材料精心炮制而成的。
贾财忍不住了,他起身问道:“正儿,你说的这个印书很是在理,就是,你可知建一个书坊,需人工多少,所费几何?”
秦正笑道:“甥儿在老军村看过,我过去的房子甚大,就可以改成印坊。最近流民渐多,工人不是问题。至于刻板木料么,暂时先印论语,有几十块足矣。”
什么?你知道印坊一块印版多大么?厚一寸,长宽各一尺、六分,印刷时实为两版一起雕刻,印完之后再对折装订、裁切,最后出成品书。那雕版均是能工巧匠一笔一划精心刻画,一笔雕错,整版皆废。这孩子,太不知天高地厚了。台下的一个书商站了起来,说道:“小友,刚刚所言,振聋发聩,令人汗颜。但印书一事,似有妄言之意。”
他转头看看大家,又道:“就说这雕版,一个书坊,供养匠师数十人,巧匠、学徒不计其数。匠师雕版,一版七日,十成其三,而一般的巧工么,则需二十几日,十成其一。”
嘶!台下一阵嘶声。大家都知道书贵,没想到成本也不低。
秦正笑着看着台下站着的斑白着胡子的老人,看来,他是个书坊之主。道:“当下印书,全是雕版,确实雕之不易。但如果单字雕刻,以言取子呢?”
贾财眼睛亮了起来。他知道秦府日子并不宽裕,这印坊,肯定是他这好外甥为老军村准备的。而这投资,则是在打着刚刚拿到的贾家楼份子的主意。可是,酒楼还没开张呢不是?
这单字雕版,以言取字,就是把字一个一个的雕出来,再根据书把字排出来,全无雕工之养,也无雕版之废,这个主意妙,妙极!
台下的人哗然一片。
那老者也听愣了,还可以这种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