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不过,李正依旧是老规矩。
分队模式非常讲究配合,如果通过走廊,如何通过t型路口等等,都需要队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因为是实弹,因此只要出现一点点差池,就会出现受伤甚至死亡。
其实作为一连的人,大家虽然有危机感,但却隐约有些自豪。
“怕啥?淘汰了算我没本事。”
他不光要记住几号房间是必须搜索的,并且还要防着那些门后头会不会突然弹出一个隐显靶。
但心里大约猜到是没射中靶子。
一旁的兵忙问道:“咋了,老孔?”
一连的死亡屋是全旅最先进花费最大的死亡屋,里头的板材和墙壁都是可以随时更换和移动的,能够组合出类似会议厅、办公楼、商场等不同环境,用来训练队员在不同的室内条件下的作战能力。
轮胎房和室外场孟成军练得不少,死亡屋有练过但不多。
一个人头靶从左侧的一处廊柱位置后头弹出。
在他扣动扳机前,靶子似乎已经缩回去了。
一秒,自己能做到!
但是,他突然发现一件奇怪的事,弹开的门后没有弹出靶子。
毕业后在军里当参谋,后来到了一连当指导员,孟成军手上的活儿已经有些生涩。
但他还是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
正当一连上司老孔拿了菜火急火燎往回赶,想要看看今天考核现场情况的时候,指导员孟成军此时正在杀人屋里头,全副武装拿着枪进行实弹对抗。
如果可以选择,孟成军真不会进死亡屋。
一连第一天淘汰俩排长的事很快在猛虎旅传开了。
门开,意味着门后面有东西。
来不及多想,他用最快速度调转枪口,指向靶子,在他即将扣下扳机的时候,那个大胡子人头靶嗖一下缩了回去。
一连的上司老孔不屑于这些人的大惊小怪。
速度太快,他没看清。
尽管在训练中也出现过误伤和跳弹的情况,但是在清退误伤者的同时,会通过改良房间结构以及优化训练步骤从而确保训练安全,但谁也不会靠减少死亡屋内的实弹射击训练来减少安全事故,因为那是非常不智的。
为了增加难度,在进入死亡屋前先要进行一次1公里跑,限定时间,让心率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在压力下完成射击。
之所以叫杀人屋,是因为在这里面都是实弹实爆,不玩花活儿,而且这种训练的伤亡比可不低,敢进杀人屋搞实弹对抗的都是老兵。
12人编队可拆分为多个小分队,3人制小组,2人制狙击小组,或者是分为两个6人小组,灵活多变。
按说单人模式下,这并不难。
有人说:“反正怕也是你们这些士官和排长们怕,我就不信你们连的连级干部如果不符合李连长的要求,能把班子里的人也给开了?”
可这以第一天摸底,直接废了两个排长军官,这让在场的人看了都感觉后槽牙疼。
老孔愣神半晌,忽然说:“今天……是考核cqb,指导员和副连长他们也要上场哦。”
他还是下意识扣动了扳机。
来那菜的各连上司都笑了。
这种“专家团队”训练还有个好处。
从前,孟成军都是站在监视器前看连里的兵训练,然后和一旁的军官们进行点评。
用李正的话说,这是放宽要求,只用个人素质来作为衡量标准,暂时不考核团队配合。
那是个大胡子人头。
“咋地?你有兴趣?我们连现在全旅招募,却多少就招多少,有本事你也可以来参加选拔。”
而且每个小队都是临战状态,长期在一起训练,分队里各种专业人才都有,根据任务性质不同随时能够进行调配出有针对性的组合,打破了以前但凡有个任务就要根据任务情况从其他排抽专业对口的人过来补充,消除了因为临时加人而导致磨合不畅带来的问题。
此时他的额头上都是汗。
一秒的时间非常短。
孟成军面如死灰,整张脸都白了。
“还说不准哦……”
一定是靶子!
他不能说李正的做法有错,但始终还是有些不安,认为过于激进。
汗水从他的额角处伸出,顺着脸颊滑下。
“老孔,你就不怕被淘汰?”
一旦有了这种爆炸性新闻,马上传遍全旅。
也许是自己眼睛跟不上而已。
自己可以现在选择放弃。
只是这么做会让自己看起来就像一个完全没有一点儿韧性的军官。
孟成军深吸一口气,硬着头皮继续开始往前搜索。
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