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无事献殷勤(1/2)

日子在平淡中渡过,顾拂云也习惯了大家闺秀的日子,虽然不能外出,但呆在家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也还是挺不错的。每天早上学习周氏的管家之道,没事时,陪乔氏做做针线,去老太太屋里陪老太太说下话,请教下管理庄子和做生意的经验,下午窝在温暖的屋子里,看看医书,温故而知新,再练几篇大字。练累了就让丫鬟推拿敲背,肚子饿了,吩吩一声,自有人端上美滋滋的食物供她享受。有时候闲的无聊,让丫鬟去外头买些话本子,或看下时事邸报,了解下国家大事。嘴馋了,也可以吩咐丫鬟跑腿去外头买些零嘴。

既不用上班打卡挣钱养家,又不用熬工赶夜加班,更不用为生计发愁,这日子过得着实舒服。

而舒服的日子,向来过得快。眨眼间,便到了腊月,周氏已开始着手准备年货。古人过年的阵仗顾拂云就算没亲身经历,此番也体验到了过年的不易。顾家虽然不是顶级权贵,可在中级阶层,也还是颇有影响力的。

顾高杰已命人开了宗祠,着人打扫,收拾供器,请神主,打扫上屋,还去礼部祭祀司领了春祭。

后来顾拂云才知道,春祭恩赏是帝王按照惯例给受封荫的官僚供祭祖用的银两,虽然不多,胜在有面子。能得帝王春祭恩赏,多少还是有底蕴的人家。

顾拂云不清楚别家是怎生过的年,她只知道,顾家过年,上至主子,下至仆妇,都忙脚板翻。到了年二十八这一日,顾家内外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焕然一新,果然符合“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顾拂云的含香院,也贴了门神,油了新桃符,对联是顾拂云想出来,请二哥哥顾远山写的。除夕的前一夜,顾家以及在京城的偏系旁枝,都在祠堂进行了声势浩荡的祖宗祭祀,并大开厅堂,席开三十桌,宴请顾氏宗亲。

除夕这一日,时至五更天,顾老太太和周氏按品大妆,坐八抬大轿,进宫行礼朝贺。顾拂云等姐妹们,也没有闲着,带领下人收拾打扫昨晚宴客的残局。一直忙到午后,顾老太太和周氏从宫中回来,又是新一轮的忙碌……

大年过后,大家又开始携带礼物,相互走动,顾拂云几乎每日都要随周氏或乔氏外出走亲戚,礼物除食品外,还有丝绸、金玉珠宝首饰,及珍贵食材等。献上礼物后,首先要向长者行跪拜大礼,说准备好的吉祥话,长辈则回赠事先准备好的礼物,一般是一串铜钱或金银馃子。对姑娘的打赏大都是金银类的珠饰或充满寓意的锞子。同辈之间也要互相行礼作揖并互赠礼物。相较现代人,古人更重视宗族之间的互通有无。春节期间走亲戚是古人最重要的社交活动之一。献上礼物送上祝福,不仅实现了彼此间的联络感情互相慰问,更是日后生活上互相关照的重要亲情依仗。

今年顾家又多了几家姻亲,一是礼部侍郎云家,顾晓云的未来夫家。二是顾悠云的未来夫家,大理寺卿吴家,三是武安侯府苏家。这三家并未走动,但都有年礼往来。

周氏也拿着年礼单子,对顾老太太道:“云家是第一个送礼的,年初一就送来了,送了一箱红枣,和两斤上等茶叶。吴家送了一斤茶叶,两匹淞江棉布。这是礼单,请老太太过目。”

顾老太太接过,瞟了眼,云家的礼物虽然简单,却也精致,吴家送的年礼就较为粗躁了,与顾家送出去的并不对等,心中有数后,又问:“苏家呢?”

周氏迟疑了下:“还不曾收到苏家的回礼。”

顾老太太脸色微沉,轻哼一声:“当初咱们可没有求着他们,反倒是他们上赶着要求娶五丫头。如今咱们依着礼节送年礼,连个回礼都没,武安侯府的处世为人,也不过如此。”

周氏赶紧道:“老太太莫恼。武安侯可不是咱们家可比的,来往皆名门权贵,据说武安侯府日日笙哥,席筵不断,说不定苏夫人比咱们还要忙,一时疏忽也是难免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