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钱花去哪了?(1/2)

第380章 钱去哪了?

说实话,这种青金的,是黄金中最次的产品,稍微有财力的人家,情愿用赤金,也不会用青金,因为掉价。

可田氏不但用了, 这凤钗的颜色一看就是几年前的老款氏,又旧款式又还跟不上,就这么大赤赤戴了出来,也不知在寒碜谁。

经过顾拂云和吕嬷嬷的一唱一和,楚老夫人也反应过来,问田氏:“我的延寿堂,上下三十多号人,上个月也才用两百两银子。这个月我打造了两副头面, 裁了几套新衣,多了五百两银子,但吃穿住行,依然绰绰有余。你的芷萝院,就你和老四两口子,以及两个姨娘,能多少银子?平时也不见你佩戴多奢华的头面,穿多华丽的衣赏,按理说,八百两银子足够你们才是。”

田氏吱唔道:“以前是够用的,是四老爷,最近开销逐渐大了起来,总是问我要银子,还有三哥儿,三哥儿也已经长大了,这孩子大了, 总会交三两个好友,一起游山玩水, 总是少不了的, 说不定还得与友人一道去青楼品茗听琴,青楼这种雅地儿,文人墨客是最爱不过了,却是最烧钱的地儿。可三哥儿身上也没什么银钱,只能朝我这个当娘的要了,我这当娘的,哪有不给的道理?这一来二去,手头就渐紧了。”

田氏说的青楼,可不是那种只会“啪啪啪”的地方,人家那可是真正的读书人酷往的雅地儿。在这儿,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吹拉弹唱、君子六艺,应有应有,非文人还不得进。一帮才子们,在此地搞搞文化沙龙,高论阔论。不少著名诗篇,新词歌赋,大都是从青楼流传出来的。很多“文化大v”都是青楼的常客, 人家可是纯碎的搞文艺聚会,读者思想可别太污了。

三爷楚钉,今年十六岁, 走的也是文人路线,平时也都在白鹿书院读书,偶尔与同窗友人去青楼雅聚,也是常事。青楼这种地方,也确实烧钱。

楚老夫人便道:“你不说,我都还忘了,三郎年纪也确实不小了,是到了钱的年纪。”

见婆母相信自己的说辞,田氏信心大增,赶紧道:“可不是嘛,爷们嘛,行走在外,要是被银钱困住,外人瞧了,岂不显得小家子气?三哥儿好歹是国公府的公子,要是在外头缩手缩脚,岂不弱了国公府的名声?”

楚老夫人道:“是这个理。钱是男人的胆,出门在外,没银钱在身,确实不方便。”然后看着顾拂云,“爷们在外头行走,手中无银钱也不是个事,要不,你还是每个月拔一千两银子给你四婶吧。这多出来的两百两银子,就相当于给你三弟用。”

顾拂云笑道:“祖母想得周全,又一心一意为儿郎着想,想必三弟在这儿,肯定会感激您老人家的。只是,我觉得吧,三弟这样的年纪,还向当娘的伸手,是不是有些不大妥当?要不这样,我回头给世子爷说一声,让他每个月增加三弟的份例银子。三弟这么大个的人了,也是有自尊心了,岂能时常向四婶要钱呢?祖母,您说是吧?”

金线织衣,那都是有钱人才配享受的待遇,田家舅父,不过是河南道一个小小的从六品提督,月银三两八,还得养活田家一大家子人,还能穿金戴银,呼奴唤婢,置田产,买铺面,除非田家舅父贪腐。

楚老夫人不悦地道:“老四家的,你不当家不知油盐贵。昔日小刘氏当家时,大郎一个月才二十两银子的月例,大郎硬是挺了三年,也不见大郎说过什么。如今三郎一个月一百两银子,你还不知足?”

田氏恨死顾拂云了,火气压抑不住地道:“你三弟每一笔钱,还得向你这个隔房的大嫂报备不成?大郎媳妇是不是管得太宽了?”

田氏心中有鬼,便不敢接话,赶紧道:“娘家的事,我也不是很清楚。大概是我大嫂持家有方吧。”

楚老夫人听得连连点了头:“亲家老太太虽是内宅妇人,但确实是个有远见的。由亲家老太太教养出来的孩子,爷们稳重周全,姑娘端庄贤惠。行,就依大郎媳妇这个主意。让大郎每个月给三郎拔……一百两银子。让他自己作主。老四家的,你就甭操这个心了。”

只见她直接向田氏开炮:“往日大郎一个月领着二十两银子的月例时,你怎么不替大郎说话?往日小刘氏当家时,你这个四太太还只是每个月领十两份例银子过日子,也不见你叫穷。怎么,现在直接给你八百两银子,你还嫌少?是不是觉得大郎挣钱养家太容易,还是觉得大郎媳妇管家能管出个聚宝盆来?”

顾拂云惊讶地道:“四婶,我平日里与三弟见面不多,但也知道三弟不是那种大手大脚的人呀。”

但顾拂云却不愿放过她,便笑咪咪地道:“我记得,田家舅舅月银三两八,田家舅母也都能佩戴赤金头面。四婶,您这头上的珠钗,是青金的吧?四婶,您也太节省了吧,好歹也得用赤金嘛。还有,您这面料,居然还只是璐稠,不说用冰丝缎,闪面金罗,好歹也得用妆缎、提娟吧。我记得,田家舅母都穿上了提娟了,还是用金银线织上去的。”

田氏讪笑,因为心虚,果然就不敢再说什么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