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四起旧案(1/2)

“大人,据河西州上报,这一次死的人,亦是身中数刀,流血而亡,还与肖寄有亲属关系。之前大人有过吩咐,复刻了那把匕首的花纹与之前几位死者身上的伤痕,广发安庆府治下各州县,寻觅线索。”

“河西州今早发现死者后,经仵作检验,发现其身上伤痕与府衙下发的公文中的复刻件一模一样,这才派人紧急上报。”

“死者于何时被害?”

“大约在前日深夜。”

府城的死者是在四天前死亡的,那枚匕首已经躺在观月楼的花丛里三天多了,这怎么可能?

姜文远按捺下心中疑惑,让杨建业叫几个人手,他得去河西州亲眼看看才行。

一行人雷厉风行,说走就走,倒是勾起了姜久盈的兴趣。

从刚刚他们只言片语的交谈来看,莫非在古代也有连环杀人案不成?

古人要不要这么彪悍?

要知道,社会道德准则不同,经济基础不同,等等因素,都是会制约连环杀人犯出现的。

甚至直到姜久盈前世分配到局里工作,还有很多同事认为连环杀人犯是西方堕落经济体制才会产生的。

古代普通老百姓多数活得像狗一样,每天忙碌也只为吃饱穿暖,连生存都成问题,对生活早就麻木了,逆来顺受,不知道多能忍。

除非实在活不下去了,不然哪里有闲心跑出去杀人。

而有钱有势的人就不一样了。往往只需要动动嘴,自然有人愿意替他们分忧。再或者做得隐蔽一点,使些手段,让良民自愿卖身入贱籍,到时候便是弄死了,雇主杀奴婢,按律也才不过罚银,不痛不痒。

人命一直以来都是有价,且不平等的,千年后的法治社会尚且如此,千年前的封建社会只会更甚。

这就是现实。

所以古代没有真正孕育连环杀手的温床。那些没有技术含量的灭门案不算,凶手和死者之间一般都有明显的爱恨情仇,稍微查查都能查到,抓住人只是时间问题。

连环杀手,得具备隐蔽性,连续性,从杀人动机到杀人方式,都充满着仪式感,现实中少之又少。

姜久盈放下看了一半的话本,端着没吃完的零嘴,行到姜文远的公案前。

爹爹走得匆忙,正在看的卷宗还没来得及收回,姜久盈按照记号,寻找到了四份卷宗。

时间倒回月余。

一个多月前,肃州知州许懋一夜之间愁白了不知多少根青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