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5章 非洲真正的解放(五)(1/2)

1944年1月1日,开罗下雨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打湿了开罗的街道,冲刷掉了弥漫在街头的便溺气味。

春雨贵如油,在埃及更是如此。便是部队的军服被打湿,也没有让准备再次进攻阿拉曼的世界人民解放军第11集团军的官兵们感到不快。大家享受着难得的湿润天气,准备着出发的命令。

11集团军下辖41、42、433个军。世界人民解放军采用33制,1个集团军包括专门的运输部队,其全部兵力达到了20万之多。

得知以亚洲人员与黑人为主的第11集团军再次进攻阿拉曼,正在埃及进行整顿训练的其他部队心里面都感觉不太是滋味。世界人民解放军讲究各国人员尽可能分配到各个部队,以免造成隔阂。但上1次阿拉曼战役,这些部队打的很糟糕。

第41、42、43军的步兵都是由中国直接从东非的编户齐民中选拔,指挥官基本都是中日朝3国人员。紧急组建第11集团军,明显证明中国方面已经不愿意相信其他部队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战斗力。

世界人民解放军组成人员绝大多数都是男性,大家也是有脾气的。见到自己被如此的轻视,不少成员都因为不快而生出些看热闹的心思。此时其他部队都在埃及地区进行修整训练,各部队的指挥官们不约而同的想开个小会,很快也就碰了个头。

由于世界人民解放军的委员会比较反对执行严格的军事纪律,导致各部队事后的确进行了反思,却只有职务的撤换。并没有如同其他国家军队那样对战役指挥员们进行包括枪毙和入狱之类的严惩。

看到第11集团军的编制,原本就底气不足的世界人民解放军的大部分委员们都感觉很尴尬。世界人民解放军与那种征兵制度的国家军队不同,国家军队的严惩不仅要那些必须承担失败责任的军官与士兵在肉体上死亡,还要从社会关系上让他们死亡。世界人民解放军由志愿者组成,从本质上就不存在这样的基础。

委员们认为,如果世界人民解放军处决犯下个人罪行的人员,还可以根据人道主义的原则。但是人道主义却无法支持对于负有战争责任的个人进行处决。即便想处决,也需要在找出那些人通敌,故意出卖部队的证明后,才能以故意杀人罪的名义处决人。

如果只是因为战败就处决负责人,处决就会成为1种压迫。与志愿者组成的世界人民解放军的本质相冲突。

因为战败,也没人用此事说事。非亚洲出身的委员们就讨论起第11集团军的战斗力。

“这些黑人也就训练了1年左右,因为语言的缘故,大多数并没有完成军校教育。”

“但是日本与朝鲜的官兵们都精通汉语。这会不会变成1种新的殖民地军队模式。”1位印度志愿者忧心忡忡。这种部队组织模式与英属印度军队非常相似,非得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英属印度军队的军官基本都是英国人,士官与低阶军官是印度人。而11集团军中的军官是中国人,士官与低阶军官是日本人与朝鲜人。而且11集团军中还有由日本人与朝鲜人单独组成的部队。

在此时的世界上,欧洲人认为中日朝3国人民的血缘远比欧洲各国之间的血缘近,3国的关系大概可以用哈布斯堡王朝与神圣罗马帝国下的自由领的类似关系。也有不少欧洲人认为朝鲜是中国的海外省,日本则是中国的仆从国。

不管是哪1种关系,眼下的当务之急乃是第2次阿拉曼战役能否打赢。如果第11集团军同样战败,就证明世界人民解放军本身战斗力不如欧洲列强军队。如果11集团军打赢了,就证明国家军队的战斗力就是比志愿者组成的军队更强。这对于世界人民解放军当下的组织模式是1个巨大的挑战。

所以与会的非亚洲委员们左右为难,他们又希望第11集团军吃鳖,又期待第11集团军能打赢。

远在东非的程若凡知道世界人民解放军现在面对的矛盾,也知道从内在的道理上,的确不能杀人。所以才将11集团军调到前线,负责第2次阿拉曼战役。第11集团军是按照国家军队的模式组建,建设方式完全模仿东北军时代的要点。

最初的时候,连中国同志都觉得这种模式里面浓厚的接地气作坊导致了部队中的“土气”浓厚到有些难以形容。如果非得说,这支军队像是1支小学生组织的团队,甚至是幼儿园生的团队,也不是完全没有相似处。

大家也没想到,此时竟然得靠第11集团军来执行进攻阿拉曼的战役。

程若凡在43年12月31日给北美的胡秀山发去1封电报,问候之余,还询问了世界人民解放军在阿拉曼战役的失败,有没有影响到北美战役。

胡秀山在1月1日回了电报,电报上只有6个字,“没影响。新年好。”

这种回答让程若凡有些讪讪的感觉。不过胡秀山说没影响,应该的确没影响。毕竟当下的加拿大地区已经普降大雪,中国军队可以依靠着山区进行防御。在恶劣的气候下,山区的防御难度大大降低。以胡秀山的细致以及北美战区部队的精锐程度,此时的防御战应该很好打。

确定了没什么连锁反应,程若凡将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继续在非洲进行解放的工作上,只是让秘书将最新战报记录下来,程若凡有空就会去看。

第11集团军的黑人下士奥巴马是工兵中的1员,他家在前莫桑比克的1个城市家庭,父亲是1个小公务员,外祖父是当地1名商人。哥哥姐姐都前往中国留学,奥巴马原本也觉得自己会前往中国留学。因为以他家的成绩,完全考不上英国的学校,更考不上本地的学校。

本地学校之所以更难考,是因为太多本地黑人官员与买办家庭的子弟都在上本地的学校。导致入学的资格很高,奥巴马父亲这种小公务员非得倾家荡产才能送1个孩子继续上学深造。

然后,中国军队来解放非洲了。奥巴马的哥哥姐姐也与中国军队1起来了,并且很快成为了当地的重要官员。经过政治审查,奥巴马的父亲与英国关系并不深厚,奥巴马的外祖父是本地商人,而不是买办。所以奥巴马就从军了。

此时的奥巴马并没有考虑那些复杂的政治问题,他与工兵团的朝鲜同志1起用蹩脚的中文讨论着手里的几种英国和意大利的地雷样本。

由于奥巴马想去中国留学,也就先学习了汉语。他本来觉得自己的汉语水平很1般,与朝鲜战友在1起后就恢复了自信。论起南腔北调,朝鲜战友也差不多。

而且现在讨论的问题的确很有意思,奥巴马1直觉得英国很厉害,所以英国的装备应该比意大利更好。然而眼前的地雷却不支持奥巴马的看法,英国地雷结构简单,排除方法并不复杂。反倒是意大利的地雷虽然制造的有点偷工减料,但是在细节上相当的阴险。排除英国地雷需要7个步骤,排除意大利地雷就需要10个步骤,其中1个还得很小心。

对面的宋永福眉头皱着,很不高兴的说道:“奥巴马,你手又快又稳,抽掉那个栓扣的工作由你来做。”

听到这话,奥巴马原本就黑的脸更黑了。他原本觉得自己家乡的阳光已经很炙烈,却没想到北美的阳光更炽烈,他已经被晒黑了。而且抽掉栓扣可是很危险的,奥巴马不愿意做这个工作。

宋永福看奥巴马脸色难看,当即命道:“你完成10个,1周内就不会让你再处理意大利地雷!”

工兵们的工作看似不用上前线拼杀,实际上工兵们的工作在很多时候其实更加危险。排雷,假设野战桥梁,假设浮桥,甚至是铺设电话线,都不比战斗更安全。1旦敌人发现工兵们,会尽可能去攻击工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