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又是一个真实的传说,是有关洗心之后变聪明的传说,如果各位朋友感兴趣,且听我细细道来。
话说,在唐朝,有位法云法师,是雁门人氏,俗姓赵,为人淳朴,老实善良,对于名利毁赞也淡薄,只是天资贫瘠,记性不好。
倒是上学的年纪,父母将其送入学堂读书,却时常呆头呆脑的,认不得几个字,老师也束手无策,大有“朽木不可雕”的无奈。
到了12岁,见其还是没有改观,他父母索性就把他送到五台山华严寺里,拜净觉禅师为师。
从此,就在那里做些担柴挑水的杂役,他倒也任劳任怨,不以为苦。
直到他36岁那年,还是不能诵经作课,大家看他这么愚钝,都不叫他法云,而戏称他“牛云”。
哪怕法云生性敦厚,可听到别人的讥诮,心里自是不好受,况且别人说得也没错,出家20多年,连早晚课都不会念,真的是蠢笨如牛啊!
这么一思量,不免情绪低落起来:像我这样的人,活在世上又有什么用呢?
后来,听师兄说,文殊菩萨管智慧,便发愿上五台山巡礼,一心持念文殊菩萨圣号,祈求他能为自己开窍,赐予智慧。
那时天气寒冷彻骨,大雪纷飞,他就赤着脚走在雪地上一面向着五台山方向顶礼朝拜,一心持念文殊师利大士的圣号。
像这样子,日复一日虔诚礼拜,甚至达到了寒不求衣,食不知味,内不知身,外不知物的境界,逢人就问:文殊大士在哪里?
然,跑遍了五峰,却还是了无可得,而他还是不气馁,继续打听。
一日,他来到东台,遇见一位老人,在那里爆火取暖,便上前口问道:
“敢问大德,可知文殊大士住在哪里?”
“你问他做什么?”老人抬眼问道。
“贫僧生来愚钝,不会诵经念咒,一心祈求能为我开智慧。”法云如实回道,谁料老人出言不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