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瑍并非不重视鄯善来使,只是想观察一番,另外也想看看西域其他诸国的态度。特别是想起班超的作为,谢瑍有些对自己的行动有些不满起来。西域诸国大多善变,是极不稳定的因素。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归属感。所以才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之说。想当年班超就凭几十个人平定西域,自己十数万精锐部队,加上辅助人员近二十万人,,来到酒泉也有些时日,竟然没有收到西域诸国的主动投靠,这不能不让谢瑍心中疑虑。派出的斥候也还没有确切的消息。别的不说,光人马粮草运输一项,压力就可想而知。如能和平解决,是最好的,如果不能和平接收,那就只能杀过去,国家统一最常用的也是这个。
难道谢瑍如此兴师动众,是小题大做?
当然不是。谢瑍的想法更加长远。
班超的平定西域,是以夷制夷,虽然西域重归大汉版图,但严格说来,并没有从根本上实行教化。而且那个时候,汉文化代表了一种高度,学习汉话,是相当有身份的。就像前些年中国人学外语、出国留学等等。那个时候,汉文明为游牧民族所喜爱。从根本上用汉文化来教化或者同化另一个民族,才是真正的收复。如果班超有这样超前意识,恐怕后世中国也就不是现在的样子了。
另外,既然张大豫已然找到,不管真假,自然是尽快去南山取宝,以免节外生技。但这事却不能大张旗鼓,既要带着张大豫,又不能让他知道。倒不是谢瑍想独吞财宝,而是若走漏了风声,自己的商业计划就会因资金钳制延迟很久。谢瑍深深体会到,后世改革开放以后,主要的精力就是抓经济,说到底就是为了一个“钱”字,忽略了意识形态领域中关于民族传承的建设,整个社会陷入了一种为经济而经济的怪圈。以致于经济发展了,但国人为了钱,丧失了一切底线。出卖国家利益者有之,以权谋私者有之,杀人放火者有之,贪污腐化者有之……就更不用说那些造假贩毒、环境恶化、儿孙不孝,兄弟不睦等等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情,更是不胜枚举……说到底,就是为了利益,将国法人情全都抛弃了。这样的后果,不可想象,巨大的危机已经来临。有人说,中国人光造假和造毒这两项,不用别人动手,最终自己玩死自己。国人该醒醒了。
所以谢瑍要发展经济和商业,同时又不能因为经济而影响华夏优良传统的继承和适应新形势下的进一步拓展。由传统向传承迈进,因为传承一边是“传”-传先贤之学,一边是“承”-承先启后的开拓创新。当然无论是传还是承,都不能削弱国家政治政策在社会上的绝对主导,也就是说经济的命脉,必须掌握在国家手中。特别是在生产力相对低下的古代,集体的力量将更加凸显出来无穷的光芒。这需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花更大的气力来宣传和普及华夏千百年来形成的优良的民族文化,还要通过普及教育有序地开拓新文化(科学技术),将传统文化和新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譬如建立专科学校,慢慢再建立综合性大学等等。这需要大量的资金,也需要大量的人才。传统文化的人才相对好找,可是科学人才就难办了,要培养也不是短时间可以解决的,所以谢瑍才启用墨家,才想诸子百家共存,因为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实在不低,只是后来因为多次朝代更迭,特别是少数民族取代汉族的时候,科技的传承损失太多……有些事,可以假手他人,可这些事谢瑍不能假手他人,也不可能依靠他人,没有人比他更了解一旦出现贪腐,给整个社会造成的巨大危害。
说到意识形态领域,就不得不简略解说一下,什么是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领域。简单说来,意识形态就是观念集合的总和,属于哲学范畴。可以理解为人们对事物的理解、认知,是对事物的感观思想。按照这种概念,它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由此可见,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固有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源于社会存在,并受思维能力、环境、信息(教育、宣传)、价值取向等因素的影响。意识形态不同,对同一种事物的理解、认知和看法也不同。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具有理解性的想象、一种观看事物的方法(比如世界观),存在于共识与一些哲学趋势中,或者是指由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对所有社会成员提出的一组观念。我们的教科书上一般给出的概念是,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神秘特殊的意识形态)、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
意识形态的内容,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和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反映。意识形态的各种形式起源于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社会物质生活。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各以特殊的方式,从不同侧面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意识形态的有机整体。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是价值观。当一个社会进入全民以获取金钱为首要目标以后,人的价值观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意识形态就会不可避免地为金钱至上所影响而成为一种拜金主义。这是相当可怕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