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也简易,似不成拳路啊。”慕容冲有些意犹未尽道。
“呵呵,慕容兄且看……”谢瑍说着,开始重新演练十八罗汉手,这一次和上一次的拳招顺序完全不同,十八招演示完毕,并未停,接着将十八手无序的施展出来……这已几达无招无形的至高境界,慕容冲看得是目瞪口呆,这还是一种拳法吗?
“慕容兄,拳招是死的,人是活的。”谢瑍收势,来到惊诧的慕容冲身侧:“拳若拘与招式,则止于招式,不可登堂,亦不能入室,不为高明。化有招为无招,无招则无形,方称高手。”
“兄弟高明,愚兄这回真服了。”慕容冲抱拳施礼。
“慕容兄客气了,刚才是预备动作,开胃的小菜。”谢瑍笑道,“下面我来演示一套真正的拳法。”
这才一个拱手扣拳开始,接下来捧月归山、风云入寂、两虎争威、双龙出海……这真是势若雷霆,迅若疾风,进退有据,动静相合。静若处子风无迹,动若脱兔雷有声。真个是立身如古松,脚碾如钢钻,拳赛流星,眼如闪电。远脚近肘,长短结合。踢、打、摔、拿、扣,蹦、顶、靠、缠、钩,虚虚实实,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书中暗表,此拳名五形八法拳。五形者,龙行虎坐豹威鹤神蛇灵;八法者,内功、外功、意念、身步、拳、腿、擒摔、发声用气等八种功法。所谓手眼身法步,与五形相合。龙形,以意为先,凝神守中,主练“神”。虎形腰实臂沉主练“骨”。豹形发力迅猛,拳势暴烈,主练“力”。蛇形柔巧迅疾,主练“气”。鹤形拳法稳实轻柔,聚精凝神,主练“精”。
据说这是少林拳法中难得的内外兼修拳法,这也是谢瑍当年学习的原因之一。此拳以秦庆丰先生所传最为经典,传统完整套路108式,暗合天罡地煞之数。前世谢瑍对此拳相当喜爱,而且此拳的架子古朴方正,特别吃功夫。谢瑍久习太极,对五形八法有自己特殊的认知。
为什么呢?太极之“掤捋挤按采列肘靠进退顾盼定”十三个字,讲的是十三法。前八个字讲的是八种上肢手法,后五个字说的是下肢五种步法,也就是俗称之八门五步,或曰八卦五行。一言以蔽之,可以说太极拳“头顶太极,怀抱八卦,脚踩五行”。平素所言之太极十三势,即指此。而不是十三个姿势。怀抱八法,与八卦方位相合;脚踩五行,即对应五行五脏。这个以后,谢瑍传拳之时,再作详述。
此时谢瑍演练少林五形八法拳,并未考虑多少招式,按照心中所感,自然而行。谢瑍份属先天,加之隐脉大开半数以上,此刻演此拳,比之前世及刚穿越那会儿,已截然不同。可以说是得心应手,内外合一,形神兼备。
慕容冲看得眼睛发亮,为什么呢?看过秦庆丰先生演练的朋友都会明白,五形八法拳结构严谨简洁,造型古朴美观,这也是谢瑍学习的另一个原因。前世曾亲随秦先生学习,深得此拳五味。
当然,慕容冲不知道的是,谢瑍最喜欢研习和研习最久的自然是太极拳,但还有一种拳法也深得谢瑍喜爱。有句话说得好: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谢瑍学练八极拳时,正是十七八岁,那时他的太极拳学有所成,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全国大赛上八极拳的风采,心向往之,于是求师傅介绍,拜访过不少八极名家。像申家瑞、吴连枝等八极名家,这才明白,八极拳不是武术比赛上看到的套路那么简单。后来先后跟申先生和吴先生学了八极小架及八大招。唯一的缺憾,就是谢瑍当年刚开始研习八卦掌不久就穿越了到了东晋。
后世素有“北宗少林,南有武当”之说,因为各种历史原因,民国时期,武术作为国术,达到鼎盛。除了作为内家拳的太极形意八卦之外,各类拳术器械繁多,国术大师灿若星辰。谢瑍游历天下多年,遍访名师。正应了那句“穷文富武”。至于其他拳种,谢瑍既欣赏南拳的强弓硬马,也喜欢北腿的大开大合。尤其喜爱刚柔相济的拳种。
谢瑍沉浸在练拳的韵味之中,不知不觉就是半个小时。当他收势之时,看到的一双双瞪大的眼睛。
“我就学这个了!”慕容冲喜道:“贤弟,此为何拳?”
慕容冲本来就是俊美之人,见到如此拳架,舒展大方,古朴美观,自然欢喜。就连张虎都有些意动,四周的军士更是满脸向往。
谢瑍正色道:“此拳名五形八法拳。五形者,龙虎豹鹤蛇,龙行虎坐豹闯鹤立蛇灵。龙行炼神,虎形炼骨,豹形练力,鹤形炼精,蛇形练气。八法者,内功、外功、意念、身步、拳、腿、擒摔、发声用气等八种功法。此拳当持之以恒,方有成效。拳谚云: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又云:拳练千遍,其悟自现;千招会不如一招熟。练武,首为强身健体,次为防护自身,切忌好勇斗狠,一曝十寒。”谢瑍环视四周道:“尔等明白否?”
“明白!”一千多人的齐声回答,震耳欲聋倒是小事,那种气势,震撼人心,真是让人心潮澎湃。
“你们且各自练来我看。”谢瑍颔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