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谢瑍与罗什相见辩佛经之真伪,以其后世所历,又有我华夏泱泱数千年文化积淀与传承,纵鸠摩罗什博学,毕竟地处遥远的大食,见识岂能与谢瑍比肩。很快就进入了谢瑍的节奏。
“东方历来神秘莫测,文化悠久,实乃什仅见。这也是我东来传教的原因之一。”鸠摩罗什赞道:“居士所言《连山》《归藏》及《周易》等大作,什闻所未闻。还请居士解惑。”
见罗什相问我华夏典籍,谢瑍微微一笑道:
“什大师,《连山》《归藏》及《周易》这三本经书,加起来也不过十多万字。”谢瑍看了一眼罗什,又微笑道:“譬如《周易》,总共不足七千字。可要解释这七千字,就是七万字、甚至七十万字也解释不清楚。我华夏古传文字言简意赅,除了本意,还包含很多的意象,不懂汉字,不学汉文,那种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处,是无法说清楚的。”
“居士所译佛经,大异所见。”鸠摩罗什道:“况居士家学渊源,对本族文化如此钟爱,想来不会太难。”
谢瑍心中苦笑,自己哪里懂得那些?《连山》《归藏》魏晋以后就失传了的,希望自己的出现能将这些祖先的瑰宝保存下来吧。
“大师,实不相瞒,子明虽然喜爱这些古籍,却是并不精通啊。”谢瑍虽然心内做苦,面色却是春风依旧:“《连山》八万言,《归藏》三万言,《周易》七千言。以《周易》字数最少,也距今最近,大师可以从此经入手。”
“多谢居士提点!”鸠摩罗什合掌相谢道:“还请居士不吝解惑。”
谢瑍转移目标失败,知道今日之事,如果不说点什么,恐怕很难过关。其实,不但是过鸠摩罗什这一关,还有他自己。谢瑍一直想弘扬汉文化,这是多好的机会?可不能因为自己毁了这大好的机缘。好在前世谢瑍也曾读过《易经》,而且还写过不少其中的警句,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就写过多次。
想到此,谢瑍脸色一正,环顾左右诸人,不徐不缓地言道:
“乾卦一。上下俱为纯阳之卦”
说着,谢瑍拿起笔在纸上写了乾卦一三个字,接着自上而下画了六道横杠。
“这就是乾卦的符号。易经上如此述之: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念诵至此,谢瑍停下来,看看鸠摩罗什,又看看其他人。过了一会儿才开口问道:“此为周易开篇第一卦,各位有何感想?”
鸠摩罗什蹙着眉头,双目闪着精光,似乎明白了些什么,又似乎有什么不解之处。可急切之间又提不出什么关键所在。一时众人都不做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