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藏寺内。
鸠摩罗什大师和张虎正对面相坐。
“大师,今日让若风前来不知有何见教?”张虎平静地问道。
“将军慈悲,贫僧替城中百姓谢过将军。”鸠摩罗什道。
“大师不必客气。”张虎道:“夏粮收后,饥情暂已缓解。若风所为,亦是朝廷应尽之责。”
“贫僧还有一事要请教将军。”鸠摩罗什道:“谢都督何时可到姑臧,还请将军见告。”
“不瞒大师,都督一军之帅,行踪不可轻泄,这是其一。”张虎正色道:“其二,都督也未曾通知末将他何时来此。第三,即使都督到了此地,末将只能转告都督,是否与你相见,还要看大师自己。”
“善哉!”鸠摩罗什道:“将军看来是误会贫僧了。自那日与将军一别,贫僧安心参悟经文,并无旁岱。所虑者,惟与都督相见而已。夜来心血翻动,一时惊醒,不得要领。午后卜了一卦,乃知却是有贵人东来,莅临姑臧。故贫僧才请将军前来相问,难道不是谢都督到了吗?”
“大师,定是你想念我家都督的缘故。”张虎笑道:“都督却未有消息通知,想来秋后方可到来。”
张虎刚说到这里,就有一个门僧进来禀报。
“将军,府衙来人,你有客人到了。”门僧道。
张虎和鸠摩罗什相视一眼。罗什大师微笑颔首,若风将军心中暗惊。难道说真是都督到了吗?想到此,张虎不由多看了鸠摩罗什一眼,起身拱手告辞。罗什大师送出室外,望着远去的张虎,若有所思。
鸠摩罗什听门僧说的是“你有客人到了。”这话有问题,其一应该不是上司,其二,也不是他的朋友和知己,要不然不叫客人。想到此罗什大师转头问道:“刚才报信人是如何说的?”
“来人说,请张将军回衙,故人求见。”门僧道。
鸠摩罗什点点头道:“你去衙门看看张将军,有何行动。”
门僧走了以后,鸠摩罗什突然叹了口气,觉得自己竟然一直为一个没见过面的人羁绊,诵经修佛数十年,依然做不到心境之水,依然有所住,放不下。鸠摩罗什轻轻摇头,双手合十,高诵一声:“阿弥陀佛”。
张虎见到姜孝,就知道真是谢瑍到了。不由地暗暗称异,心血来潮,掐指一算,即知所以,这也太神了点吧。
州衙宾堂之内,宾主相见,施礼已毕。姜孝将谢瑍的意思告诉了张虎。张虎不敢耽搁,立刻派人去找魏平,两个人不敢怠慢,出城而去。
城外,谢瑍看这个奇异造型的城池,想起这个城市的悠久历史,不禁感慨万分。
《元和郡县志》说得很形象:“城不方,有头尾两翅,名为鸟城”。显而易见,这是一个异形城。《晋书·张轨传》说:“永兴中,鲜卑若罗拨能皆为寇,轨遣司马宋配击之,斩拨能,俘十余万口,威名大震,惠帝遣加安西将军,封安乐乡侯,邑千户,于是大城姑臧。其城本匈奴所筑也。南北七里,东西三里,地有龙形,故名卧龙城”。
这是一个很奇特的城市。姑臧古城,乃匈奴人最早修筑。作为游牧民族,能修城很不容易,因为他们习惯了逐水而居,随草而走。姑臧城的修筑,标志着游牧民族的进步,也暗示着人们对安居乐业的向往。那么姑臧城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它到底是五城还是七城?这些城是又谁建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史载,再来推断。
《资治通鉴》卷二一九说: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春正月,“河西兵马使盖庭伦与武威九姓商胡安门物等,杀节度使周泌,聚众六万。武威大城之中,小城有七,胡据其五,二城坚守。支度判官崔称与中使刘日新以二城兵攻之,旬有七日,平之”。胡三省注:“武威郡,凉州,治姑臧,旧城匈奴所筑,南北七里,东西三里。张氏据河西,又增筑四城,厢各千步,并旧城为五。余二城未知谁所筑也”。胡三省的注,注意的是,张氏增四城,各千步,那就意味着,在古城四周建了一样大小的四个城。
《水经注·禹贡山水泽地记》:“凉州有龙形,故名卧龙城”,“及张氏之世居也,又增筑四城,厢各千步”,“并旧城为五,街衢相通,二十二门”。
所以,我们看到:如果仅仅是五个城,不会成为龙形,特别是街衢相通,不可能有22个门。现在武威城的遗址,南北长约2500米,东西宽为1250米,和记载里南北7里,东西3里相契合。南从安国寺(疑为前凉南宫),向北有大云寺(前凉宫殿)、东岳台、古城台,直到梓童台;西有罗什寺外,东面的东关花园建国前尚存有一段古城墙,上世纪东关花园修建二层小楼时,还发现古代方形陶质地下排水管道;由此向西,原二轻局内也发现古井一口。这些遗迹遗物,是前凉姑臧七城的实物见证。这说明,张氏当时扩城完毕就已经是七个小城,不然无法和遗址相对应。
又是一个龙城,到底有多少龙城呢。书中暗表,我国国内被称为龙城的地方,有十五六处之多。最著名如:辽宁朝阳(昌黎,燕都)、天水上邽(李广墓)、凉州武威、晋阳(山西太原)、柳州、齐齐哈尔、濮阳、湘乡、萧县、诸城等的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