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
龙城作为燕故都,自慕容廆崛起大棘城,慕容皝迁都龙城,经历数十年的建设,虽然比不得洛阳、建康等地,也已经非常了得。龙城城墙高耸约有十二米,底部至少有六米,上部宽有四至五米,箭垛,雉堞,马面,无不一应俱全。四门之外各有瓮城一座,拱卫城门。瓮城前部为曲面,后部为直面,与两侧城墙互为犄角。门楼高出城墙5-6米,城四角有碉楼。
城内有和龙宫、东庠、白雀园宗庙、社稷等。北门外有龙腾苑,苑内有景云山,曲光海、清凉池等。直到公元436年,北魏大军兵临龙城,北燕王冯弘东逃高丽,龙城被焚。
此外,在龙城东南的龙山(今称凤凰山)上,还有一座龙翔佛寺。据《晋书·载记第九》记载:“晋永和元年(公元345年)夏四月,一黑龙一白龙见于龙山,皝亲率众僚观之,去龙两百余步,祭之以太牢。二龙交首嬉翔,解角而去。”历代帝王均自命为真龙天子,龙山上出现黑白二龙,颇合燕王心意,“皝大悦,还宫殿,赦其境内,号新宫曰和龙宫,立龙翔佛寺于山上”。这里的“山”即指现今的凤凰山,当时叫龙山。就是说,皝皇帝自认见到了真龙,出现了瑞兆,自是欢喜,为了感谢佛祖派来真龙与之相见,于是决定在凤凰山上修筑寺院,供奉佛祖,除此之外,也祈求佛祖保佑慕容家族江山稳固,国泰民安。
在华夏数不尽的崇山峻岭中,名之为龙山的不少,名为凤凰山的也不少,然而,一座大山承载起商周遗韵、晋宋风情,续写着千年绵延不绝辉煌佛教历史的,只有这座位于辽西腹地的龙山。
龙山,隋时称和龙山,清初改名凤凰山。孕育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大凌河从其脚下蜿蜒流过。永和元年(345年)夏,慕容皝在龙山(凤凰山)建造了我国东北历史上的第一座佛教寺院—龙翔佛寺,75年后,公元420年,龙翔佛寺的高僧释昙无竭又远赴天竺,成为中国历史上仅晚于法显的西行取经僧人,早于唐玄奘207年。【注:法显399年从长安西去,历时14年,于413年回到东晋。据说当时随从十人,回来时只剩他一人,是最早西行取经的僧人。后文有介绍,此处不多说。】无独有偶,这一年凉王张骏,也在酒泉南山建了一座西王母祠,就是文殊山石窟的前身。
将新政之事,交给高韬,刘裕和慕容农开始研究进军方略。高韬施政龙城的同时,派出人去了大棘城(今锦州市区西北),并带了三百人的新政护卫队。这是谢瑍早就规定的,必须给新政人员提供保护,保护他们的生命安全,特别是无大军镇守的县城。
探马不断的将玄菟郡方向的消息传来,两个人在不断地完善着计划,看着案上的沙盘,两个人还是颇有成就感的。毕竟此地是慕容氏的龙兴之地,虽然后来迁都关内,龙城还是有很多的古籍可查。参考了大量的资料古籍,总算是找到了秦统一后的一张残图,两人如获至宝。加上各地汇来的现场勘查图形,想不成也难。
沙盘渐成,整军也近尾声。十几天的训练,成效不是太大。但二人要的是纪律,只要遵守纪律,其他的事情都好办。两个人越来越佩服谢瑍队列训练的功效了。不但标化军容军姿,更是训练一切行动听指挥的最好方法。
癸巳丙戌(四月十五),晴。
学着谢瑍在幽州的样子,刘裕为了鼓舞士气,在龙城校场举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从步军到骑兵,从攻城兵到后勤兵,一直到医务兵、通讯兵全部亮相。最后刘裕做了战前动员,学着谢瑍的样子,誓师出征。
刘裕征求了慕容农和慕容佐的意见,慕容佐愿意随军建功,于是高韬临时组成的新政班子负责新政,刘裕的随军长史吴森暂镇龙城。其余诸人跟随刘裕和慕容农,共点起五万步军,三万精骑向东而去。
他们的第一站是玄菟。
玄菟,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
熟悉是因为看古地图的时候,我们经常看到;陌生是因为我们现在根本看不到他了。陌生到我们在古诗词里都很难见到他的影子,唯一的出处是【唐·耿湋】《入塞曲》中留下了曾经的烽烟:“暮烽玄菟急,秋草紫骝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