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常侍乃天子身边之人,谢瑍深知朝中有人好做官的道理,自然不愿另生枝节,虽然事情繁多,还是陪着姜常侍转了一天。当姜常侍见到谢瑍的大戟时,连称好戟,示意谢瑍练练看。谢瑍也不扭捏,接戟在手,抱拳道:“请姜老指教!”说罢凝神静气有顷,长戟突出……
看谢瑍练完,姜常侍心中暗赞不已,却没有表现出来。平静地接过大戟。这老头来了兴致,也想试试。用力抓起大戟,舞了几下脸色就变了。姜常侍放下大戟,看着谢瑍道:“此物绝非寻常,看你使来,并不费力,必有其因。古有宝物认主之说,你可以试试。”
谢瑍心道,你以为这是修真或者玄幻小说呢,还认主,那不就是游戏中的绑定么?但谢瑍不能这么说啊,顺着老姜的话问道:“姜老高见,那如何才能认主呢?”
“这个却是不知,古法佚失,你自己试试,最好经常留在身边。”老头煞有介事地说道。
谢瑍本来想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姜老头,看他那样子,也就暂时打消了念头。只是点头称是。
“我知道你心中不以为然,但是我们的祖先亡佚的东西太多了。”姜常侍突然看着谢瑍道:“你有此际遇,也是天意。凭此物,你纵横天下,难寻敌手。只是高手寂寞啊。”
“姜老,子明受教了!”说着谢瑍深施一礼。
“我明日即返建康,还有什么要告诉老朽的吗?”姜常侍道。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谢瑍说道:“姜老,再见之期,或要两年之后。子明祝您老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哈哈,就是你小子词多。”姜常侍哈哈大笑。
送走了姜常侍,谢瑍就知道,恐怕很长时间无法联系了。除了奏报大捷,还有给谢玄的信。而那个朱彦却留了下来。
姜常侍提示自己去找朱彦,谢瑍自然不会当是顺嘴一说。相谈之下,才知道这位朱彦虽年不足三十,但却喜好古籍,且刀笔精通,有向上之心,建功之意。这从他看谢瑍那亮晶晶的眼神就能看出出来。谢瑍正是用人之际,见有人相投,自然不会拒绝。只是写了信,请姜老带回,请王献之帮忙调用此人。
此外,其实谢瑍一直在等,等广陵、幽州两地的信鸽。
刚到长安,谢瑍就派人去幽州和广陵了,估摸着还要十几日才能到,那时候怕是自己已在金城了。谢瑍的想法是,用信鸽组成通讯路线。西起点暂定敦煌→姑臧→金城→长安→洛阳(代来城→并州)→幽州→平州,这是北路线;南路从长安起点→南下蜀郡(→巴郡)→宁州→交州→南海(今广州)→江州→建康。这样就形成了以长安为交点的南北两线信鸽路线。当然,现在要建的是北路线和至广陵的线路,到广陵的信息,从长安或者洛阳发出即可,根本不用增加新东西。而谢瑍等广陵的信鸽,自是有备无患,以防万一。
上述的这些郡城或者州城,都要建立养鸽基地,在无线电和内燃机出现以前,这是最快的传送手段了。这要作为一项制度,目前来说它将代表一个城市的发展速度和重要程度。
谢瑍在编制着自己的信息网络梦想,这个需要的时间不会太长,大概一两年就能完成。信鸽的数量足够多时,就可以设立更多的点,当然这时候就要分级了。郡县内部,郡县之间,州郡之间等等,谢瑍要做的就是未雨绸缪。
谢瑍的另一个计划,就是研制□□。这个东西早在广陵谢瑍就盘算着。现在也该到时候了。因为这里比邻中国最大的硝石生产地新疆。而硫磺产地正是甘肃和青海,现在即在这片土地上了。至于木碳,可选的就多了,桑、柳均可。后世在四川老君山发现了□□制造基地,可惜谢瑍现在去不了四川。制造□□的作用,主要还是为了民用。因为要修路、要开山,需要大量的□□。用在战场之上还是作为威慑为主。
另外,就是越洋东征。中国虽然地域辽阔,号称地大物博,实际上硫磺资源并不多。世界上著名的硫磺产地有意大利、西班牙、美国、日本。当然现在这些国家都还不存在。日本这个名字也不存在,自秦至两汉魏晋南北朝都称之为倭,隋称为倭国,唐以后才始称日本。
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岸以外,是太平洋中的一个只有三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岛国。西、北隔东海、黄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与中国、朝鲜、俄罗斯相望,东濒太平洋。日本有几大特色,一是火山多,地震多;二是盛产白银。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南部为温带季风性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