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最新地址:www.88dushu.net
88读书网 > 康乐天下 > 第六十七章 秦直道驻马慑毛宁,骢马城识诏收张珧(2)

第六十七章 秦直道驻马慑毛宁,骢马城识诏收张珧(2)

四个人站在河边,谢瑍看着东去的河水,问道:“你们说,为什么直道沿芦芽河西边,而不是东边?”

三个人面面相觑,无人说话。

谢瑍见状,一笑。

四人过了直道上的为数不多的桥,转而向东,渡过芦芽河,然后顺着沿河的大道向东而去。

“大少爷,您给说说,为什么直道沿西边不从东边?还让我们多渡一条河。”李释问道。

“我觉得吧,有以下几个可能。”谢瑍道:“你们看,这里的水面宽度是不是比那边宽了很多?”

“这就是原因之一,两水交汇前,水量小,河面窄,造桥或者填谷都省。再一个原因,西面靠长城近,行军安全,而且占耕地少。最后一点,施工更方便。个人的看法,未必就对。”

后世测量的结果是:巴图湾至芦河口段,河床切入在岩20~30米,总落差131米。芦河口至鱼河堡段,河谷开阔,谷底宽达2000米,水流分散。响水堡附近进入砂岩峡谷,落差30米。

骢马城,就在鱼河堡之南偏西三四公里左右的样子。

“大少爷,看,骢马城!”李释指着东南方向喊道。

远处一座高高的城池,依山而建,正是骢马城。从这里看过去,能看到北墙和北城门的曲壁,还有西北东南走向的西墙。

到了此地才明白,为何这里成为养马的圣地。这里河道纵横,支流颇多,特别是绥德到米脂及党岔(骢马城)、鱼河堡一带,形成狭长的宽谷平原,水草丰茂,即是重要的粮食产区,也是天然的养马场。

再看骢马城依山面水,半山半川,依地势沿河傍沟而筑。南、西、北三面都临深沟(南临党岔沟,西靠北庄沟深谷,北有炎火沟),东濒奢延水(无定河),可谓河沟周护、群山拱卫,地势十分险峻。城系土筑成,缘河傍沟,群山拱卫,高耸云天,气势雄伟,俯视四下无遗。

前面简略说过,上城乃春秋晋国增山邑;下城乃秦之上郡。

但要说明此地由来已久的历史,即使长话短说,怕也非几句话能说明白。说起肤施,大家陌生,骢马城也不熟,但要说到延安,中国人没有不知道的。肤施,就在后来的红色圣地延安区划内。

骢马城(党岔古城)位于无定河与榆溪河交汇处西岸,无定河即奢延水,榆溪河即帝原水。《水经注·河水》曰:“奢延水又东经肤施县,帝原水西北出龟兹县。”这就是说,肤施县位于两水交汇处。骢马城位于该交汇处西南两公里,符合《水经注》所述地理位置。当然也不排除,千年时空带来的稍微的变化。

上古城西北角最高,行宫设在城内制高点是秦直道的规律。而且只有都城、郡治城、都尉城内有行宫,县、邑城内无行宫。该时代属战国晚期,又与《水经注·河水》所载“奢延水又东经肤施县南,秦昭王三年置上郡治”相应照。证明党岔上古城就是战国晚期秦国肤施城—其时的秦上郡郡治。依照行宫取名惯例,此宫就叫肤施宫。公元前287年,“秦昭王之上郡、北河。”(《史记·秦纪》)公元前215年,“始皇巡北边,从上郡入”(《史记·秦始皇纪》)都应驻跸此宫。

何为肤施?肤者 ,大也,施者,移也。是大迁移之意,肤施之名是对迁郡的纪念。那么秦上郡治城原来在哪里?

雕阴即今日的绥德城,是晋国西鄙众邑中最大者。雕阴置参星台,是雕阴政治地位的重要标志,是其为西鄙政治中心的重要证据。公元前328年,“魏纳上郡十五县予秦”,雕阴就成了秦上郡治城。三年之后即公元前324年,“秦筑上郡塞。”经考证,上郡塞是一条位于秦上郡北边的长城。说明秦国当时已有上郡及上郡治所。20年之后即公元前304年,《水经注·河水》所云“秦昭王三年置上郡治”自然就是迁移郡治的含意。

《水经注·河水》中有“奢延水又东经肤施县南,秦昭王三年置上郡治,汉高祖并三秦复以为郡。王莽以为汉马员为增山连,率归,世祖以为上郡太守。司马彪曰:‘增山者上郡之别名也’。”骢马城西侧是连锦不断的丘陵,高耸于无定河川。显然增山之意是增加领土。可以认为,增山是晋人“以货易土”获取西鄙之地时,较早甚至是最早筑就的邑城之一。

上古城北墙长300步,这种长度是战国及至统一秦时期一些军城常见形制。

此为上古城。

【未完待续】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88dushu.net』
相邻小说: 我外婆是武则天 霹雳奇缘之别样人生 (修仙)升仙道上多逢君 徒弟,为师回来宠你了[重生] 战能苍穹 我继承了诸天执法局 抗战之我每天一个签到大礼包 王爷,你的王妃有毒(神医丑妃) 反派的恋爱素养 [HP|哈利·波特]跟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