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怕被校长挨个询问估分的李春花,趁着众人不注意时,蹑手蹑脚的准备逃离教室,熟料却被管兴乔逮个正着。
“春花同学,你上哪去?”
李春花刚抬起的脚悬在了半空,她尴尬的笑了笑,尔后嘟着嘴用极小极小的声音说:“我不是看到没啥事了,就先闪人嘛!”
要是李春花在座位上安安分分的坐着,倒也未必会引起别人的注意,这下完全把自己暴露于人前了。
陈庆国记得李春花是和彦钰娇差不多时间来插班的,基于这种成分,他自然很好奇她的成绩:“春花同学,你……”
“校长,您就别问了。”李春花伸手就阻止了陈庆国的问话,“我可没玉娇、德维、晓丽几个人考得好。”
“多少为多,多少为少,这是见贤思齐的事。”陈庆国循循善诱道,“是驴子是马,总得拉出来溜溜的。”
“额,校长,您不愧是学校的老大,这洗脑的本事过于强大了。”
见陈庆国一个当领导的,言尽于此,自己也不便再藏着掖着,李春花硬着头皮讪讪地启了口。
“我估了513分。连你们猜测的普通大学的最低分数线都达不到,未来何去何从我都一点主意都没有。”
“一切还是有希望的嘛!”彦钰娇拍了拍好友的肩膀鼓励,“现在只是估分,凡事都有个玄机呢!”
李春花知道姐妹是在宽慰自己,也便耸了耸肩,未置可否。
“未来你们志愿填哪里?都有准头没?”陈庆国的探究心丝毫没有消却,“虽然说填志愿需要你们好好研究下,但对于分数估的特别高的,完全可以选择国内一流的学府,平台一旦拔高了,人生基准也就定下了。”
陈庆国这句话还是非常有道理的,甭管后世的本科生,乃至硕博士素质和水平如何,至少八九十年代的大学生的含金量绝对是颇高的。
寒门学子,借着走入大学门槛的平台,利用待在校园里的时机为自己充电,提升自己能力的同时也会打造不一样的人生格局。
“说一千道一万,我就是想选大壤省城大学。”刘德维的大学目标很清晰,也很坚持,“不仅教学质量不错,而且离家近,求学和顾家能兼顾,绝佳的选择。”
陈庆国不由得为刘德维的坚定竖起了大拇指,旋即他看向彦钰娇,很是和蔼地问:“玉娇,你呢?”
“京都大学或者省城大学吧!”
彦钰娇认为自己本就是异乡人重生而来的,到底选哪所学校对她而来都是大同小异的,所以在她真正作出抉择前是需要听取不少人的意见的。
况且离分数公布和志愿的填写,尚有一个月的时间,足够她去认真取舍了。
“你这么优秀,无论选择哪所学校,他们都是非常愿意接纳你的。”沙冰率先表了态。
“沙老师说得对,优秀的人从来都是争抢的对象。”陈庆国忽然很欣慰,“二班的同学里出了不少的高分,这还是很不错的。也不知道一班的情况如何!”
说曹操时,就发现与曹操有关的人在二班门口停下了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