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一日,仍旧是三个名字。
原本是为了让官员捐钱,才特意设置在了街口,为的就是让百姓看到当朝的官员也不是不为百姓着想,却不想居然是这样的局面。
皇上听到下人汇报上来的百姓言论都觉得丢人,即便是在早朝上点了几句,众人依旧滚刀肉一般你推我我推你,仍旧毫无动静。
白苏苏每日在街上闲逛,要目就是去凉亭坐会儿,听到的百姓言论也更多些。
早点摊的老板娘看着白苏苏就将人拉到了跟前,指着捐款箱便道,“看到没,好几日了,还是只有你跟楚大人,哦对了,还有一个哪家的家仆捐了几两银子,还不够磕碜的。”
“老板娘你不去捐点?”
老板娘连连摇头。
“俺不能去,上面是楚大人的名字,当时说的也是让官员捐,你看那本子上的三个名字哪个不是跟官员有点关系,便是你们戏班子不也是跟官府连在一起的 ?俺要是去了,非要让其他商铺的人骂死俺不行。”
老板娘何尝不是也想捐点,不论多少好歹是自己的意思,可这出头鸟她不能做。
白苏苏在街上转悠,仍旧能看到那些出入各种高档场所的官员子弟,更是因为最近百姓对朝廷的怨气听说了不少官员的黑料。
这下白苏苏的灵感忽如泉涌,一天时间就将小品的大纲写了出来交给演员们。
“苏苏,咱们这不是成了戳那些官员的脊梁骨了吗?这哪行。”
演员看着本子连连摇头,白苏苏可不管这些,这是支持楚恒语的事业,她得带好了头才行。
催促着演员们紧锣密鼓的排练着,白苏苏更是在开场当日,将捐款箱搬到了自家茶楼门口。
扬言这是属于百姓的捐款箱,不同于官员的,百姓不管多少,哪怕捐了一分,白苏苏都会让人用笔将他们的名字写在一条足足饶了茶楼五圈的横幅上。
有白苏苏本人带头,又有戏班子的人名字在横幅上,便是为了那点虚荣心,经过的人也会掏出点银子来,日后但凡是经过的时候都要拉着身边的人说自己的名字被写在了什么位置上。
白家茶楼的人气顿时成了京都第一。
楚恒语不得不感叹白苏苏的头脑,居然能想到这样的法子来。
最要紧的是这些百姓可不只是平民百姓,还有不少的富商在其中,大手笔的不比朝中官员差,可用的时候对,那就要被人夸耀。
闪着金色的名字在横幅上飘荡的时候,他们头一次有了骄傲的感觉,似乎商人这样的身份也不再低微。
这样的情况越是热烈,官员那里的清冷就越是让人怨恨。
朝廷接收到的百姓的怨念越多,皇帝就越是动怒,官员受到的压力也就越大。
白苏苏眼看着自己的目的达到了,高高兴兴的去跟楚恒语炫耀自己的功劳,却发现楚恒语居然也用了自己的方法,凡是捐款一万两以上的都能将名字写在横幅上,十万两以上会用金色墨书写,而这横幅是要在捐款结束后被永久保存下来的。
这下官员哪还敢坐着看?
人家的名字都已经上了横幅,自己的名字连个最普通的地方都没有,那岂不是丢了人?
一时间捐款之风席卷整个京都,就连穿的用的也被捐了不少,看的皇上整夜笑的合不拢嘴。
有了捐款,赈灾自然也就能正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