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因为澳大利亚全队压上,除过守门员格罗佛,其他人都已经冲到前面去了。
登格斯觉得自己不能坐以待毙。
虽然只踢了不到三十分钟,但是登格斯感觉比平常踢满全场都要累。
不过虽然登格斯代替托马斯出场,但是其实登格斯的能力相比托马斯还是偏差。
要不是托马斯连续出现低级失误,也轮不到登格斯。
登格斯此时有些异想天开,觉得自己应该化被动为主动。
而且如果继续一味地保守,只能以失败告终,最后黯然收场。
于是登格斯决定主动将位置向前,这样即可以支援前面的队友。
又可以让李轩直接处于越位的位置。
逼着李轩离开禁区附近。
跟了李轩快半个小时,登格斯觉得自己对李轩已经有了足够的了解。
李轩基本能力偏差,起码在登格斯的眼中就是如此。
而李轩能够拿到那么多进球,纯粹就是跑位太过随意。
这是一个完全没有接受过系统训练的球员,随意也就意味着不按常规。
而其他经过系统训练的球员对此肯定会非常不适应。
因为长期的严格训练会导致身体有记忆保留。
而当看到对手做出一个动作,自己就会下意识的想要用常规的动作去应对。
而这对上其他人没有问题,对上李轩可就大错特错了。
而这也是李轩虽然能力一般,但是却进球如麻的根本原因。
登格斯觉得自己已经完全看穿了李轩。
所以他才觉得将李轩引开是最好的选择。
果然之后的情形正如登格斯所预料的那样。
李轩远离禁区之后,离国青的中场更近了。
这让李轩能更容易拿到球。
但是就算李轩能拿到球,也是很快就会被断掉。
毕竟离禁区实在太远了。
李轩的速度和带球突破能力都很一般,其实说一般只是客气点的说法。
李轩的这些能力其实是比较差。
国青的进攻不如意,但是澳大利亚的进攻却取得了意外之喜。
因为登格斯的向前支援,让澳大利亚整体阵型再次向前。
这让国青防线承受的压力更大。
所谓久守必失。
国青的防线在承受了八十分钟的顽强坚守之后也是出现了纰漏。
而这个纰漏非常致命。
出现问题的是张岱。
作为中场的核心大将,张岱承受的压力最大,也是最累。
澳大利亚中场球员的一脚直塞,张岱仓促解围之下,不仅没能将球踢出去,而且直接打到了另外一名澳大利亚球员的身上,足球直接从张岱边上反弹了过去。
张岱仓促之间来不及阻挡。
而这就相当于间接帮助对方向前传球。
这下变故大出所有人预料。导致国青后面的球员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
而好巧不巧的是这个球正好落在了澳大利亚前锋斯蒂洛的脚下。
这可就有些要命了。
斯蒂洛已经奔跑了八十分钟,但是这还是第一次从容将球拿到。
之前也不是没拿到过,但是都是在国青后卫的紧逼之下,不是立刻被断掉,就是强行起脚打门,然后直接打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