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并不觉得她作为女方的母亲,找上男方的家门有什么丢人的。
因为赵老爷的话已经很清楚了。
与李家结亲,算给了余大人一个交代,而老爷也正依靠着余大人再往上爬一阶。
要想家人过的好,那就只有与李家正式结亲才行。
王氏才不管文人家的繁杂规矩,她的眼中只有最实际的利益,所以见到李夫人寒暄两句便开门见山的提了此事。
“……两个孩子聊的也不错,李公子更是特意的邀宝梅到园子里小聚,我是发自内心的看重李公子,他们的年纪也不小了,婚事总该有个定数了。”
“做母亲的不能不操心,贸然登门,李夫人不要怪罪。”
王氏的话,让李夫人不由看向一旁的荷花。
丫鬟刚回禀过世民与赵姑娘争吵斗嘴,怎么赵夫人这里一说,反倒是聊的不错?
李夫人自当更信任身边的人,只是这样答应赵夫人,她心里总觉得不舒坦。
“事情早就应该定下了,若无上一次的意外,现在也该问礼纳吉了。”
李夫人虽是这般说,脸色却很冷淡,“这一次让世民前去探望,也是要看赵姑娘的身子是否恢复好了,毕竟婚事不是小事,姑娘家准备嫁礼也操劳得很。”
“是是是,李夫人说的对。”
王氏听出李夫人不悦的埋怨,也只能强忍着笑,“那您看,这几日是不是就请人把事情定下来?”
“我也得跟老爷商量一下,不过……我说句不中听的,您也不要见怪。”
李夫人低头看着茶杯中的叶片拂动,声音清冷:
“我刚听丫鬟回禀,赵姑娘好似不太懂得大户人家的礼,问安、请礼、接人待物还是以和为善更妥当,而且,她纵使习课练字,也不应当是先生教,若是赵夫人没有时间和精力管教,我就让身边的妈妈去帮帮忙?好歹里外三层的嫁衣要绣好,李家的婚事,也是要请很多人来观礼的,也要顾忌下脸面。”
王氏的脸色也沉下来,没了刚刚谄媚巴结的笑容。
她虽然能厚着脸皮登李家的门,可她不是个傻子,对李夫人的讽刺还是听得明白。
挑剔赵宝梅没有规矩,更不提她都学了什么,只称教习的人不对,这骂的可不是赵宝梅,而是她这个当母亲的。
旁的话也就罢了,王氏最敏感、最忌讳的便是别人说她出身商户不懂大户人家的规礼,何况李夫人还要让身边的妈妈到自家去教?
这等同于在她的脸上狠狠的抽一巴掌。
但事情总有个轻重缓急,王氏再不舒坦,也不会起身就走,毕竟她的目的是两家结亲。
“让李夫人笑话了,您身边的妈妈哪能用得起,还是留下来专心的伺候您,对女儿的事,我这个当母亲的自当一手操办,那也是我们府上的宝贝疙瘩,怎能亏待了她?”
“我们老爷前阵子去了京都见了余大人,余大人还特意提及到定亲之后,他这位大媒人要亲自来一趟上书县,我们老爷如今心里只有两件事,明年任期就到了,不知会提个什么官儿,另外一件啊,就是女儿的亲事了。”
王氏笑着把话说完,也不打算久留,拿出了赵宝梅的生辰八字放在桌案上,“物件我就厚颜留在这儿了,李夫人也有忙碌的事,我就不多叨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