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看到君无殇如此反应,心中也明白了一个大概,脸上却是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朕知道国师是为了我朝着想,但太子做下如此错事,大楚江山如何能交付到这等人的手上。朕也是为了大楚国祚永年,江山稳固计。朕倒是觉得这些年来,秦王的表现倒是有些出乎朕之意料,做事沉稳,游刃有余,朕心甚慰。国师以为如何?”
君无殇急忙跪在地上,答道,“皇上,正是为我大楚国计,才不能轻易废立太子。一旦开此端,就会带来无穷的祸事。太子再如何,也有皇上悉心教导,只要稍加引导,太子一定能成为像皇上一样圣明的君主。”
皇帝对他的表述很是满意,却隐藏得极深。
只见皇帝揉了揉太阳穴,道了一声乏,便让他离开了。
紧接着,就在君无殇离开不久,王公公又领进一人来,此人便是宰相刘赐。
刘赐规规矩矩的站在一旁,恭敬地聆听圣谕。
“呵呵,刘爱卿不必如此拘谨,坐坐坐,陪朕对弈一局。”皇帝很是和善,示意刘赐坐下,“朕,今日宣召爱卿前来,是为了一件大事,想要与爱情商议商议。”
刘赐挨着椅子边边上坐了下来,双手规矩的搭在腿上,严肃道,“老臣聆听圣谕。”
宫女端上一杯茶来,放在他的手边。
皇帝叹了一口气,意味深长的说道,“太子是朕早年间就已经立下的太子,是为我大楚之国本。太子前些时候身子不适,朕听闻朝野上下有一些非议,说是朕,有意废立太子,另立秦王为新太子,为此朝野上下一片哗然,不知是否有这件事?”
刘赐吓了一跳,没想到他们私底下的议论竟然传到了皇帝的耳边。
文武百官对于太子无缘无故的被禁足太子府,心中多少有一些疑虑。众人不知太子好端端的,怎么突然之间皇帝对太子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更有甚者以为,皇帝这是为了秦王杨创铺路,清算太子的过失。
此番言论,并非他一家之言。
刘赐诚惶诚恐道,“这,朝廷上的文武官员,的确有过这样或者是那样的言论。这是老臣的过失,才使得这些文武百官如此放肆,竟敢议论太子废立之事。老臣为了这件事,还专门的找了几个说的最是过分的官员谈过话。
老臣以为,太子废立,并非儿戏马虎不得,当然了这也是皇上的家事,也是国事,文武百官也是为了朝廷着想,为皇上分忧。”
皇帝满脸堆笑的看着他,“刘爱卿心中也是有些想说而不敢说的意见吧,今日就只有你我君臣二人,刘爱卿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什么事,能够逃得过皇帝那双锐利的眼睛。
刘赐思虑再三,义愤填膺的说道,“老臣并不是对皇上有意见,而是怕因此而引发朝廷动荡。”
“哦?什么样的朝廷动荡,朕怎么不曾看得出来?”
刘赐正了正色,说道,“老臣以为皇上乃是九五之尊,一国之君,不论皇上做出什么样的决定,那都是为了楚国的长治久安。老臣斗胆直言,皇上刚才也说了,太子是国本,更是万众瞩目的人物,太子若是有什么过失,那也是太子太傅教导不严。老臣指的朝廷会引发动荡,便是太子的地位。一旦太子地位动摇,那将涉及的便是方方面面。”
皇帝笑着看着他,笑而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