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人反对,他就杀了那一人,若是天下人都反对,大不了这摄政王他不当就是了,他本就是为了替顾家报仇,才咬牙爬上这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地方。
顾家的仇,和失她的约,是自己这一辈子都过不去的坎,解不开的锁,可如今大仇已报,自己唯一亏欠的,只有她一人而已,可她却用这种方式,揭开这最为惨烈的真相。
后来他才得到了消息,太后服毒那天,她似乎提前留了一封书信给皇帝,后来皇帝靠着这封绝笔,这才压下了宫中的骚乱。
直觉告诉他,那封信里一定有他想要知道的一切,可当时在场,知道那封信内容之人,绢娥和陛下是池玉迢最为亲近的人,他不能动,而魏安已经因病故去,他也敲不开死人的口,唯一奢望的,只能是当天那个据说亲手将书信递交给陛下的小太监,看到了信中的内容。
可距离那一天已经过去了五年,他的势力也不再像当初那般煊赫,尤其是宫中似乎被陛下清理过,虽然那些都是并非处于他本意埋下的暗钉,可也全部都被清理得七七八八,只留下少数几个人,所以一开始得到的消息,是那个小太监在十年前也已经病故了。
对这种宫中常用的把戏,他嗤之以鼻,之后得到的更多消息,都能证明当年那个小太监被悄悄送走的可能性更大。
一来,是当年陛下尚且年幼,做事不稳妥,杀人如此干脆利落的方式,陛下或许还不忍心。
二来,是因为太监大多不识字,就算看到了信中内容,也无法理解。
可第二点有一处可以转圜的地方,虽然太监看不懂字,但是他们可以把字的模样记下来,回去之后悄悄誊写出来,再找人询问。
而他就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压在了第二点上,赌那个小太监留了心,赌那个小太监不敢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