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说法的市场还是很大的,高丽国的人还是愿意相信这种花边新闻的。
这大概是大明皇帝陛下在弥补这么多年儿子流落民间之时所遭受的苦难啊。
要不然的话,他怎么会这么受宠信?甚至比皇子都要宠信。
更有传言说,这位伯爵是大明皇帝陛下的私生子。
而且打通了皇城,特意开了一道宫门供这位伯爵大人进出。
还有,据说皇帝为了能够时常见到这位年轻的伯爵大人,甚至在明帝国的中枢------皇城之外赏赐伯爵府一座。
来的可是天朝上国的永和伯爵,听说是大明帝国皇帝的最宠信的臣子。
官道都快要被挤占了,这怎么能行?
差役官头头们一边骂着,一边挥舞着马鞭子,把人群尽量的往后面撵。
人太多了,就连维持秩序的差役们都人手不足了。
这都是前来迎接大明特使团的民众们。
这一,高丽王都开京,从城外十里处就已经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了。
~~
人们都等着大明皇帝的特使永和伯爵郑长生的到来呢。
他们都憋着劲筹划,甚至各大商号凑钱五万两白银,用以疏通永和伯爵的门路。
到时候,看谁还敢盘剥我天朝上国的商人。
如果能够走通了永和伯的路子,那么以后大明的商人地位在高丽就有了保障了。
甚至联合起来组织了一个大明商会,还准备派代表觐见大明皇帝的特使永和伯爵郑长生。
对于这次母国派使来高丽,他们是大受鼓舞。
是以,大明的商贾苦也!
可是,盘剥也是少不了的。
不过这是针对他们国内的一些商人的政策,对大明的商人略微好一些,毕竟来自天朝上国嘛。
就拿商贾地位这件事来说,高丽依然秉承前人,对他们加以限制,甚至是盘剥。
虽然东亚诸国离的近一些,影响大一些,但是也并未完全辐。
毕竟国内尚未一统,域外番邦对大明这个新兴的帝国还不是那么了解。
虽然现在老朱在郑长生的建议下,在国内开放了对商贾的种种限制,但是他们的影响还没有到国外。
东亚诸国一体习汉文仿汉律,到哪里都一个吊样。
上好的丝绸他们穿不起吗?非也,不敢逾越也。
不是他们装,而是朝廷律令,规定他们的衣着不得超过规定。
所以,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可以经常见到家资巨万而着麻衣布履者。
民虽苦,可地位使然,国之根本也。
家虽富,可位不如民也。
其中不乏女子,尤其是未婚之女子。
更是打扮的花枝招展,脸上的粉都能刮下一层当面粉了,一个个搔首弄姿,恨不得以相许,这花痴样......
额,都流哈喇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