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翰林大师生于光绪年间,是江南一带最有名的制墨大师,也是最后一批谨遵祖师爷教训的老手艺人。
说起来,这位大师本名并非翰林,而是他家祖上世代耕读,出了好几个翰林官。
到了他这一代却痴迷制墨,本为家族所不容,认为匠人不过是下九流,身份低微。
可是袁翰林却认为清廷腐败,山河不保,所谓的读书人仍沉浸在功名利禄,升官发财的美梦中,说到底,也不过一些蝇营狗苟之辈。
他虽然不喜迂腐读书人的那一套之乎者也,却偏偏喜爱那一缕墨香。
于是,叛离家族远走他乡。
而这一走,便是一生,历经战火与磋磨,才逐渐成为闻名世界的制墨大师,如今他那一派的制墨手法已经成为了国家文化遗产。
随着袁墨的成名,他身世的故事也随之流传,世人方才知晓这位手作不辍的老匠人,竟然还是书香世家。
而,袁家的族谱上,也以袁大师最为受世人爱戴,也因此,世人称其袁翰林。大有,不是翰林,更胜翰林之意。
而这一条袁老手作之墨,恐怕价值百万,甚至都不见得可以买下。
毕竟袁老已逝,用一个,就少一个。
王老多年征战,曾有大家为其摸骨,称其乱世之战将,但杀戮太重,有碍家室,要他多多修炼心性,多做善事,方可弥补。
于是王老自从一线退休后,便一直练书法磨养心性。
随着年月增长,已经颇成气候。如今,这些贵族之家,莫不以藏王老大作为荣。
顾清绥见老人家喜欢,眼中闪过一抹精光,温良的嗓音响起:
“那不知晚辈可否求字一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