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太后娘娘吃过午饭后,南国就在东暖阁看册子了。
她心想,这伯父真是尽心尽力了!这要点都写在了册子上。不仅如此,册子上还附带了所有管事和大小官员的生平,还有此次出行的随行人员的基本信息。
此次出行江秋是有公事在身的,除了她本人还有随从两人以及禁军数十人,这些人自然同南国没有瓜葛。
本朝郡主只是尊号,没有实权亦无仪仗定制。宣王薨后,皇帝下令原宣王封地不按制回归中央,而是由濮阳郡主代父暂理,直至无力暂理再纳入地方管理体系。
说是暂理,和分封没什么区别,皇帝本以为朝会会吵成一锅粥,结果底下一致的高呼陛下圣明!这让他吃了一惊!
朝中大臣反对的不多的原因是,一来封地实在偏远,即使纳入地方管理,用的也多是那的原班人马,二来太后还活着,就要给郑国公府面子。他们反驳了也没甜头,也就御史台那几个傻子还想上折子,那几个傻子真的是想撞死在朝会上青史留名想疯了!
离过年还有三个多月,即日启程,还能在封地逗留些时日。封地真的是太远了,两千多公里走一个月都是快的,幸好她此次的护卫队都是禁军,应该不会太菜!南国自己天马行空的瞎想,边想边看名单。
南国本无仪仗定制,但因其暂理封地,故配同亲王仪仗。同亲王仪仗还是礼部尚书朝会新提的名词。礼部尚书今年已近古稀之年,正是郑国公府郑家本家族长的亲弟弟。他肯定帮南国说话。
郑氏一族之所以能在朝中站稳脚跟,是因为出仕人数多?不仅仅如此,还因为郑氏一直同皇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濮阳郡主外家英国公府早已绝嗣,她只能依附祖母,她身上也是留着皇家和郑家的血的,郑家人没有不帮她的道理。
本朝亲王仪仗人员最多可达八百人,南国由于居住在宫里,不比封地亲王,所以只定了五百为上限。此次出行皇帝给南国配了三百人,虽然只有三百人,但是皆出身禁军。
以后南国可自己组织小规模百人仪仗队,此次全由禁军充任。南国很满意皇帝的安排,除了禁军外南国还在名单上瞧见了乐队等非战斗人员。
南国正盘算的认真时,裴蓉小心翼翼的敲了一下桌子,示意南国,南国刚开始微愣,后来才反应过来。
“二公主到左门了。”裴蓉轻声道。
南国问:“宫里出了事?”平时二公主可不是个爱走动的性子。
裴蓉摇了摇头。
不多时,二公主就来了,来了之后也没多说什么,递给了南国一封信,上面印着一朵牡丹花型的腊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