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的人群,脸色各异,一点儿也不比想象的逊色。值得自豪的是,一种预言性胜利时的微笑隐隐藏在心底,默默念着那个不远的将来。
从眼前持枪列队走过去的这群人,由东往西,入了城,日落的那一刻就不会太远。坊间坚信,这是预言的胜利,历史多有实证。
在和阳城门的两侧,书写的巨型汉字标语赫然入目,“铲除贪官污吏,建设清廉政府。”入城的首日,还未施政,日本人就认真起来,连年月日都具的清清楚楚,“昭和十二年九月十三日。”
官员贪的法则,是国人几千年来泱泱大国的传统。至今陋习未减,初衷不改。日本人靠区区二十二个字,借用城门悬挂囚徒异首之笼作隐语,企图建设一个清廉高效的政府,真是枉然。源自儒家对官的修行,日本人对国人的指望,显然用错了地方。
政府的清廉,犹如河水清则无鱼。政府清明了,社会对官的梦寐以求,还会趋之若鹜吗?
进了城,行进的日本官佐,乘高头大马,挎东洋大刀,却也威武。在别人的地盘上,摆一摆架子,装一下门面,谁也不会示弱。步兵随后列队整齐,看起来,军纪倒也严明。
在东奶奶庙前,有记者轻轻按下快门,历史的瞬间有了一张影像。
入城仪式结束。
近午,一队日本兵坐在东街的太平街口一带台阶上,看街品城,三五说笑言谈。有小孩围观过来,民俗,野惯了,不知好歹,看猴就是这个样子。日本兵从兜内掏出糖块儿散发,每人得到一块儿或两块儿,小嘴一努,也不认生,喜滋滋的,拿着傻笑。长这么大,还不见得有生人给糖块儿吃。后有婆媳闲话,日本人的糖块儿真甜。
不远处的残垣寺庙空地,传来日本兵支锅煮米散发的香味,午间的腾挪,日本人也食人间烟火。何况在胜利的这一时刻。
据闻,坂垣师团部队除约三千人马留城待命,两万多人马未入城沿城南经怀仁而直奔太原方向去了。
此前,曾文贤曾设想过日本人进城的几个片断。比如,失去人性的烧杀抢掠,比如看见艳丽女子而无以环境和时间;倒是有一点,混编于日本军队里的高丽棒子,喜欢“花姑娘的有”这似乎成为一句专有名词。如德意志的雅利安人,见到他们的**领袖,言必称之元首一样。元首一词成为**首领的代名词。唯独没有设想过现在这么个结局,失手。白念了几年洋学堂,自以为谋略一二。再一思想,幸事。城的吉祥。
这一天,一城还算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