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你说说我怎么回事啊,怎么找不到师父的家了啊?这条路我们不是走了八百遍了吗,怎么就是找不到呢,你解释解释啊。”
大爷说:“我不是解释给你听了吗,你还要我重复吗?”
“可是我烦啊,你说我找不到师父了,难道终身都见不到师父了吗,我烦啊,你说我这么烦,我不烦你,我烦谁啊。”
大爷只好说:“你别着急,慢慢来,你现在就是“断奶期”慢慢你就会好了。”
““断奶”?十年啊,哪能说断就断啊,大爷你烦我了吗?”
大爷一阵呛着无奈地说:“”你不是在说“你在烦我”吗,怎么现在变成“我烦你”了?你说我上哪说理去啊。”
“好吧,大爷你赢了!”正大爷的辩才哪是我们凡夫俗子所能比拟。黄雷想想毫不犹豫地承认了结果。
可是又不甘心地问:“正大爷你不是一个神吗,一天到晚沉溺于音乐,你觉得好吗?”黄雷有点恨铁不成钢。
“好啊,有啥不好的,本大爷本来管的是音乐辩才与智慧。”正大爷理直气壮的回答。
黄雷忿忿地说:“那你管管我啊!”
“你,五音不全,肯定不需要我管,我要管了,你还这样,那我就下岗了。”
“辩才,你也一般般,凑合吧,可以说是口齿清楚的行列,在这人世间也够用了,所以也不用再管了!”
“至于智慧吗,你都没有,我怎么管?”
正大爷三句类似排比句噼噼啪啪的说出来。
黄雷听了脸一阵白,一阵红的,一阵黑的,就像调色盘一样,忍不住大吼:放你的彩虹屁!
一句话把正大爷无情的逗笑了,“哈哈哈……黄雷你说你不服,我告诉你,你错过了什么,你说我上回给你的福利,你都不知道珍惜,还用这个bug来骂我?”
“福利,什么福利?”黄雷惊奇道。
“就是你口中的“彩虹屁”,上回你在心灵花园里,我不是开玩笑地说我放了一个七彩屁吗,本来是给你搭建“法力的道场”让你能开启经文法力的钥匙,谁知道你看不也看,问也不问,就直接走了,现在还用这个来骂我,你说你好笑不好笑。”
啊,大爷,你大爷的,你出来,我们谈谈,来,我保证不打你,你出来!
正大爷,一看黄雷身上的“那头牛”又出来了,就说了一句:“我建议你现在就地盘腿参禅你师父说的禅宗系统禅学“十牛图”好好顿悟顿悟,因为你的“那头牛”又出来了,这是最好的时机,我没空陪你了,我要去教你的经文字符徒弟们唱“佛乐”了,再见,不送!”
哞哞哞……黄雷貌似听到牛叫声,于是真的听正大爷的话,认真又虔诚地回忆了师父有关《十牛图》的阐述:
用图画将寻觅本性的过程循序渐进地排列的便是十牛图。用牛来比喻众生的佛性,
用这十幅图画说明由迷起悟的十段历程。当然并不是每个修行者都必须一一地经过。这十段历程,可用下列四个阶段加以说明。
第一阶段起步摸索∶这个阶段包含修行者对开悟境界(见性)的向往与寻求(寻牛),修行若干时日后所获得的某些不甚明确的见性体验(见迹),以及终于有悟境产生(见牛),然所未载,这当是在某处从事‘牧牛’功夫的缘故。
第二阶段证悟、见性∶这一阶段包含得牛、牧牛、骑牛归家三图。‘得牛’是指清晰、全面地见到本性。但是由于长久以来染污习气的牵引,因此,这一境界还是有退堕的可能(小乘佛教有一种退法阿罗汉,即略同于此)。于是,在证悟之后努力地维持、调御(牧牛),久而久之,这条心性之牛,自能驯服,而让你安稳地‘骑牛归家’。禅宗六祖惠能在证悟、得到衣钵之后,有十余年时间销声匿迹,其行踪为《坛经》识也一并不存(人牛俱忘),终于回到法性的本来面目(返本还源)。本地风光,自然朗现,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第三阶段功夫纯熟∶这是悟境更加稳固,功夫愈趋精淳的阶段。本性的证悟境界完全稳定,‘人’与‘牛’合而为一,心目中不再有牛存在(忘牛存人),进而连觅牛的自我意而却仍无法清晰、全面地把握。古今中外的修行人,在这一阶段里停滞不前,终不能‘鲤跃龙门’的为数最多。
第四阶段渡化众生∶小乘的修行功夫,大抵到返本还源即止,而大乘佛教则必须转而从事渡化众生。证悟者不应只在山林中自我满足,应该到人间垂手渡众(入廛垂手),大乘之所以为大乘,其故即在于此。
……
说不准过了多久,黄雷一直在这个地方打坐,日浴阳气,夜饮星光,不段反复地参悟着师父的话……
而正大爷在黄雷的心灵花园里佛乐大作也颇为壮观……
这种“内外兼修”让黄雷的头上屡屡冒出青烟,感觉身体越来越轻盈,这是要飞升上天吗?黄雷在某天早晨睁开了眼睛。眼睛亮晶晶的,一阵飞奔,果然身体轻盈无比,哈哈哈……一阵银铃般的笑声回响在山林间……
……要问这段时间普陀山的保安是谁?非黄雷莫属!
一天在这普陀山上白天走走逛逛,逛逛走走,动不动还来个飞奔,晚上到藏经阁里去看经书,到点到厨房吃点斋饭,这日子也混得可以啊。只是为什么要在普陀山上混呢,黄雷也不知道,只是就是喜欢这佛音袅袅,喜欢这道场,喜欢这里的山水,喜欢这里的一切。感觉很安定,很温暖,就像妈妈的怀抱一样!
妈妈,突然想起这么久没和妈妈打电话报平安了,那妈妈不得急死啊,可是手机又没带,号码也没有记啊。真心着急了,那赶紧拿着里面装着另一件道袍的衣服的行李,一刻不停地咕噜咕噜往山下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