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一步成先烈,只能早半步,可这步伐太难控制了,况且整个市场愈发不好的情况下,投进去的钱如被火烧了般不见了,而实体零售维持愈发艰难,资金链终将断裂……
又一个转型被“转”死的……
老板撑不住跑路,很老套的没有新意的故事。
之前是从电视上看到,从小说里看到,如今自己就是女猪脚了,这滋味真的死一般的感觉啊!
可是黄雷不想死啊,甚至舍不得跑啊。
真的,黄雷是真舍不得跑啊,她一直是抱着要闯出名堂才回去的。她一直以为自己会从此在东北扎根了。因为十年前,自己辞掉老师的工作,踌躇满志的出发,是什么给自己信心,以为一个没进入过社会女孩能够独自一个人在东北那旮沓闯出一片天了!十九岁中专师范毕业,进入小学教书,在她有限的生命里,是从一个学校到另一个学校的变迁。
“社会”在她眼里,还真没有!
难怪!难怪会做生意亏得连裤衩都没有,这是黄雷不愿意承认的事。黄雷以为欠人的钱总得还的,有多少就给多少,在黄雷的信用体系里,做生意还得以诚为本。于是能还人家的先还了,竭尽所能的还了,各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哪里冒火扑哪里,整个救火队员,饶是长袖善舞,也没办法堵住入不敷出的局面。
于是每天带着镣铐在火上跳舞……
别人欠的真不给啊,你也没办法啊,曾经有一个供货商欠了黄雷八十多万,怎么要也要不回来,要债的公司换几拨人了也没要回来,有什么用啊,后来黄雷也放弃了,欠了就欠了,要不回来还得被气病犯不上了,气病了不还得去医院治吗,去医院不还得花钱吗,这欠的还不够吗。
能够这么想就对了!世界就和平了,可是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一想到自己十年的努力付诸东流,而且还背负着巨大的债务,每每想之就心痛如绞。
想想如果不欠人钱多好啊,而十年前的夏天就是不欠人钱,也没觉得多好,有的只是辞掉公职的悲壮。也许人的心总是这样吧。所以就像那谁唱的:在人间谁活着不是一场炼狱。
说不清她那几年煎熬的心是怎么想的。只是后来挺火的歌《南方姑娘》你在南方艳阳里,我在北方大雪纷飞,每听一遍都要泪流满面……
不得不说是读书给了黄雷自信,家里一面墙全是黄雷的奖状,就能说明黄雷从小还是聪明伶俐的,虽然吴家兄妹三人,大姐吴力读到小学二年级就到工厂打工了,因为当时车衣服的工资比一个大学生的工资还多。大哥吴亮更是小学一毕业就走南闯北,到处赚钱补贴家用。
而唯有黄雷命好,吴爸爸说黄雷命好。黄雷是姑家抱养过来的。从小就因为聪明被姑妈黄丽娘硬抱走的。
原因是,第一家里最小的小孩,第二当时的时代,整个社会已经开始慢慢能温饱了,于是有了让黄雷一直读书的愿望,毕竟吴爸还有村里几个读过书的人,知道知识的重要性,而黄雷也确实争气,听了爸爸说如果能读下去,就一直供着她读,竟然一口气读到把“农村户口”变成“城市户口”,上了中专的师范学校。
在那个年代还是挺牛的,中专比现在的重点高中还难考,而且一个县就只有6个名额,这从当了老师就是铁饭碗了,记得当时黄妈妈在村里好骄傲有这么一个女儿的。
现在呢,一无所有还欠了一屁股债。
而黄雷实在是没脸回村里,可是不回家又有哪里可以去,举目四望,茫茫人海,又哪里是归宿,在沈阳煎熬到奄奄一息,终于还是活着踏上了回家的火车……
在热得出油的夏天躺在了火车过道上,黄雷紧闭着双眼……
过道上人不多,还挺宽敞的,要是忽略地上的灰尘和硬硬的地板,也没有什么,当对生活不再有要求的时候,什么都可以,好像上天觉得她不够惨似的,坐了一程竟然都没有卧铺可以替补。不过说得好像她有钱补票似的。
口袋里买完火车票,就剩下十几块了。黄雷琢磨着等下下了火车还得坐公交回家了。省着点花吧。
好吧,可以不用吃饭,可以不用喝水,可以坐在行李上,行李在过道上,困了,哪里不能睡,在过道上也睡了,就像一只丧家之犬,蜷缩着,灰扑扑的,看起来就像是另一个件行李。
是的!
可以被比喻成一件行李,人生灰暗无非到此了!
其实黄雷闭着眼睛却一点也没睡着,她感觉自己坐的这个火车就像是一列《雪国列车》,一列没有终点、沿着铁轨一直行驶下去的列车“诺亚方舟”,坐在了最底层最末节的火车过道上的黄雷,在这里,为了生存与尊严向生活展开了斗争!
也许,一语成笺,火车在行驶,故事也在展开……原来故事才真正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