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吕兰接触的这几天,觉得要么是她能力真的不行,要么就是她没真出力。不过一个四十出头的人了,还要穿越一个北京城来上班,也还真是不容易的。从吕兰对我的态度也潜移默化的发生着一些变化,貌似她已经察觉到自己地位可能不稳。如果吕兰能力真的在我之上,我也就忍了,毕竟用郁总的话:“见高人不服,有罪。”不过,现实情况显然不是这样。
职场法则就是弱肉强食,没有感情,没有同情,只有利益。就像两条狗见了骨头要打架一样,人不要以为自己多高尚,说到底,不过是两足禽兽。现在的道德婊,双标的可怕,放在别人身上就是满口仁义礼智信,到了自己身上,下手不一定多黑。当初,有个刚入职场的小学弟,被欺负的不要不要的,半夜打电话跟我诉苦。我就告诉他一个字:怂。
职场这些见不得光的手腕,都是无数前辈们用血泪总结的。你可以不用,但不能不懂。就比如霍格沃兹不会教你黑魔法,但是会告诉你什么叫黑魔法防御。职场也一样,攻与受本身就没有明显的界线。
在郁总和马总此起彼伏,交相呼应的呼噜声中,我结束了一天的午休。
下午的会议,吕兰也插了一杠子。因为她的加入,座次格局发生了些许变化。马总和郁总坐在左手边的老位置,隔了一个空位,是吕主编,她坐在了会议室的c位上。旁边是路依依,路依依旁边是我,隔了一个空位是林美。不平凡的座次,注定了不平凡的结尾。
其实马总和吕兰之间早有间隙,只是职场上大家碍于面子,都没有说破。另外,还有些事,要等到恰当的时机,才能浮出水面。如果时机没到,那么大家还是要心照不宣的彼此混日子。下午的文章大会其实已经失去了意义,因为这次会议已经变成了马总和吕兰的明争暗斗。但是这场面多少有点滑稽,就像两个大国,在夹在二者中间的邻国打了一场仗,打完各自回家,留下中间的小国收拾残局。而那个可怜的中间小国就是路依依的文章。
由于场面太无聊,我就暗搓搓地玩起了手机。可马总却不停地问着我的意见。那我也不客气,索性顺水推舟,顺着马总的话说,毕竟两个人谁说都不太靠谱。不过,有时候郁总也来搅和一下,那场面就变得迷之尴尬了。当看到一篇火锅店的文章时,矛盾终于升级了。因为这篇文章是吕兰写的,战场从路依依那变作了吕兰这边。
这篇文章我有印象,就是各种没关联的热词堆积在一起,如果没有配图,可能读完会以为是一篇情感鸡汤,跟美食没有半毛钱关系。显然,马总也看出了这一点,但是作为一个职场老炮,他并没有直截了当地说,反而是谨小慎微地试探着,生怕打了草,惊了蛇。
这时候马总抓着藤椒锅的味道问吕兰,吕兰显然对于美食一无所知,只是说了句:“川菜,除了辣还能有什么,这也需要写出来吗?”
马总不假思索地再次征求我的意见,但是这次,我似乎要站在吕兰一边。因为只有托你一把,才能让你摔得更狠。但是这个问题。不过吕兰这话确实说错了,川菜有32种味形,辣只是其中一种。我不参与化学反应,但我就是那个可爱又迷人的催化剂。
我也不能乱说,但我依然要挺一下吕兰,我说道:“这篇文章,风格还挺清新的。跟其他的文章明显不一样。”
有时候,无关痛痒的话,才最为致命。看上去是在捧你,实际上,却是在暗示马总,这文章和其他文章想比,写的不伦不类。像这种美食软文,很难出新,无非就是文笔上的不同,可归根结底你还是要围绕美食开展的,可着情感写,半句不提美食,放在哪家公司都是说不过去的。
吕兰听后,明显有了些许趾高气昂的勇气,说道:“你看,现在美食文章千篇一律……”可是话没说完,就被马总打断了:“吕主编,我们是做美食的,不是写情感的,把图删了,谁能看出来这是美食文章?”
此时的空气,似乎在爆炸的边缘,异常凝重。郁总打破了僵局,说道:“吕主编,我觉得您这个文风挺好,就是放在这,我真没看出来那句是写美食的。而且,文字和图片也没有半毛钱关系。把图换掉,标题一改,绝对一篇好鸡汤。”
不过吕兰并没有反驳,这篇文章竟然这样不声不响的过去了。下一篇文章还是路依依写的,不过吕兰却乱改了一处最不该改的东西,就是这一处,引发了后面的乱局。
马总又看到了区块链那三个字,有点生气地问路依依:“这区块链,我不是让你删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