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平遥古城是根据汉族传统的礼制的规划建设起来的,完全反映以明清时期为主的汉族历史文化特色,这种礼制模式的县城原来的是很多,但是如今已所剩极少,就全国而言古城历史文化遗存整体上保存最多最好,古色古香、风貌特色原汁原味最浓的至今只发现两处。一是,反映汉族历史文化规划建设突出的以“礼”为,本严格讲求“方正端庄经纬分明,中轴对称”的平遥古城;二是反映西南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突出以“土司”制度为原型的、规划建设讲求利用自然自由灵活的布局、不追求“中准绳”“中规矩”以体现云南纳西族历史文化为主的丽江古城。
平遥明清古城以“礼制”为本的历史特征主要反映在哪些方面呢?
一、古城方三里:中国古代城市的等级与规模大小均有国家典章制度的“礼”序标准,不可逾越。最高等级的城市为国都,城方九里;诸侯都城或后来的周郡府城大的为城方七里,次的为城方五里;县城则一般为城方三里。平遥古城正合乎这一“礼”序等级的。
二、在古城布局体现了“辨方正位”。所谓“辨方正位”原是《同礼》这部儒家经典规定的关于都城规划建设管理的总纲。平遥古城以南大街为轴线,市楼为轴心,形成了左城隍右衙门、左文庙右武庙、左道观右寺庙的对称布局。
三、关于传统建筑群的分布秩序和风貌。平遥古城由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巷构成街巷格局。
至今,古城中较少有新的建筑物、不协调的建筑物构筑物,古街上一色的老式辅面、古色木招牌、古巷中的明清民宅到处都是,而且民心民俗纯朴、醇厚,古城风情和风貌呈现出很多的“礼”的痕迹。
平遥古城不但有2700年悠久的文化灿烂历史,而且还有300处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分别有国家级、省级、县级,包括古店铺、古民居、古城墙、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等。古城还特殊重视儒、佛、道的文化,在城内有金代文庙大成殿,城外有金庄文庙,都有古人重视儒家文化的佐证。
古城佛教文化遗址国家级的有两处:双林寺、镇国寺。双林寺以彩塑为主,被艺术家一致誉为集宋、元、明、清代彩塑的艺术宝库;镇国寺以建筑为主。
反映道家文化灿烂历史的宫观有清虚观千百年来,消虚观一直是香火旺盛的地方,也是道士们讲经的道场和名人雅士观赏游览的胜地。
因为清代中叶,平遥票号的大发展,使平遥城内许多居民富裕起来,城区之内荟集了富商地主的宅院,大部分居民都是那个时期建造的,这些住宅体形较大,用料讲究,由于山西气候干燥,又未经战争破坏,所以大多数保存得相当完整。平遥的民居建筑特色是中国北方汉民族严谨的四合院形式,有明确的轴线、左右对称、主次分明多为二进院,据统计平遥传统民居有3797处,其中400余处十分完整,是我国现存最完整、最集中的民居群落。
平遥古城区还有用来军事防御的古城墙,上面有军事武器,敌楼72座,垛口3000个,传说为孔子的72贤人和3000弟子的象征。
第四展室(室外)
佛教传入中国后,盛行南北朝以雕塑为主的佛教艺术,在此时得到了发展,制作材料有泥、石、木、金属夹泞、脱胎等。
首先,看到的这块碑是屏风式的筑城碑,是清代作品,上面记载的是清代平遥修筑城墙和护城河时的状况,背面是各票号捐助银两的记录。
隋唐的佛头、罗汉头、佛像和罗汉像,这个时期的作品注重了美之表现手法刻划人物的内心世界,形象丰满、端庄。
这两块是北齐年间的造像,还有北魏的千佛幢上面的千佛神态、表情、衣着,互不相同,由于长时间的保存已经风华掉了。
这些石雕品是宋元时期的十八罗汉,平遥县只保存了身体,头部在汾阳县。
陵墓石雕初建于春秋,盛行于唐、宋,但内容不同,我们这里展出了西汉的石羊。石虎、唐代的墓碑、清朝的文臣武将。
这些墓碑是唐代的在那个时代社会繁荣,人民生活水平很高文化水平较高,这些墓铭的字体非常流畅,很有研究价值。
第五展室
中国是世界上使用高炉铁的国家,平遥的铸造史和中国有着同样的悠久历史,艺人们在不断的生产实践中,创出了平遥的民间特色。
这两尊佛头是唐朝的铁铸艺术品,唐代以来丰满为美,所以在眉的制作上采用了柳叶眉,虽然它是铁铸品,但艺术家却给了他生命,他的嘴就好像在说话一样。
这尊坐佛是宋代作品,宋代以清秀、俊俏为美,所以这尊佛面眉清目秀和眼睛细长,并且向上翘,腰肢也特别纤细。
卢佛是释迦牟尼的化身,这组铁铸像为金元作品,这个时期雕像脸部处理明显下圆,脖子稍短,身着500个罗汉。这组铁铸艺术品是以佛教为体裁的艺术品,上面是至高无上的佛中间为武士和罗汉,下面是阎王爷。
这些宗教艺术品熔进了平遥艺术家的智能和情感,同时也铸出了平遥的艺术水平。
第六展室
所谓“水陆画”就是佛教中超度水上、陆地一切鬼魂时悬挂的画,内容主要以佛教为体裁,有佛、菩萨、明王、诸王等等。这个展室所展出的水陆画,全部收集于我县的一个古佛堂,为清代作品,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艺人采用的手法为工笔重彩画。工笔重彩画是明清时期民间艺人绘画的一种手法,它是先把人物的轮廓一笔一划地勾画出来,然后再把从矿石中提炼出来的天然色一层一层地推上去,一般推两到三次,因为它是一笔一画勾画出来的,因而它们的人物形象也非常细腻,人物表现想象力也非常丰富,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
佛教水陆画也是佛教艺术的组成部分。
第七展室
平遥琉璃制造史和中国有着相同的悠久历史。琉璃起源于西周、隋唐时达到繁荣,但到了明清时期才用于建筑上。这里展出的琉璃都是明清的建筑上的旧构件。山西在明清以前就是琉璃的重要产地。
山西的阳城、平遥、汾阳、文水等地都有“琉璃之乡”的美称。这件明代作品,上面有“黄、绿、蓝”三个颜色,它采用的建筑手法为镂空圆雕的手法。市楼、城隍庙、九龙壁便是平遥琉璃的代表作。而平遥烧制琉璃以张家、侯家为代表。
我国著名的九龙壁共有三处:平遥、大同、北京三个地方的九龙壁,以平遥为最,非常可惜,平遥七龙壁于1977年洪水冲塌,我们用这块九龙壁残体来展示明朝的制作工艺,无论是色彩、亮度,还是造型都是很成功的。
第八展室
这些纱阁戏人原存于市楼上,是城内有名的艺人为市场-的36阁戏人。这里展示的28阁保留下来的珍品。
它是以传统戏曲为体裁,用草秸,汇和纸等材料制作而成的戏剧人物,一阁一戏、一戏一场、一般安排4个人,身高50cm。这些作品形象生动,富于装饰,从身势、脸谱以至道具,工笔重彩画,给人一种灵感。
纱阁戏人在明清时期多用于民间办丧事时灵棚里的摆设品,在当时,每阁可卖2000文银,可现在,它已成了无价之宝了,因为它是国内仅有的稀世珍宝,成为研究我国戏剧和民间美术难得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