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们和万俊都出去后,屋里就只剩下赵老夫人和姚氏。
“姑母…”姚氏扭身依在赵老夫人旁边,伸手挽着老夫人的胳膊,“您看……”
“灵珑,你去看看吃食准备得怎么样了。让王妈少放点盐,俊哥儿和红儿他们口淡。”赵老夫人赶在姚氏开口前先吩咐起来。
灵珑领会了赵老夫人的意思,带着丫头们退出去。
赵老夫人这才转过头对姚氏说:“我也知道岚丫头好,可她哥哥是翰林院侍讲学士,皇上身边的近臣;论相貌,你也说了,长得跟仙女儿似的。
“她哥哥疼她跟眼珠子似的,不会舍得她远嫁的。
退一万步说,她的婚事我也做不了主。我是她伯祖母,又不是亲祖母。毕竟隔了房了……”
姚氏听了,立刻不答应了,抢过话头:“姑母,您别看俊哥儿虽然现在不显,可先生说了,他以后点翰林的日子在后头呢,前途无量!
“赵家外甥也不过是个从四品,俊哥儿以后可不止这个。”
说完得意地笑起来,就好像已经看见她儿子穿着绯色官服,胸前云雀补子活灵活现…她翻了一眼身边的赵老夫人,心里念叨:有了当大官的儿子撑腰,今后她在赵老夫人这样的大族宗妇面前也能颐指气使。
赵老夫人看着姚氏,不知道她哪来的这份底气。
先生说的?怕是哪个穷秀才又想在万家骗束脩吧?
别人不知道,她自己儿子什么样,她还不知道?怎么就这么糊涂呢?
赵老夫人长叹了一口气,想到自己勤勉恪守的父亲。
好在有父亲,她当年才能嫁到赵氏这样的家族。虽说赵家在京城不算什么,可在扬州,赵家可是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
自己家也是昭平侯后人,当时在淮安肯定是显赫一时、风光无限、不可企及,可看看现在,再看看自己身边的姚氏,怎么就就成了这样?
软兜长鱼、水晶肴肉、松鼠鳜鱼、三套鸭,桌上满满的,都是精致的淮阳菜。
赵岚平时最喜欢来赵老夫人这里用饭了。
赵老夫人的厨子,是当初赵左侍郎寻遍淮安,专门给她找的陪嫁厨子,烧得一手地道的淮阳菜,就是比上京城专门做淮扬菜的迎春楼,也不差几分。
去年重阳,赵老夫人招呼他们兄妹来家里吃饭。打开一盏汤盅,汤里有朵白色菊花,把勺子伸进汤里想舀它,刚触碰到,菊花便散落开来,像天空中绽放的烟花……赵岚觉得新奇,回去问哥哥,哥哥告诉她:那是文思豆腐,是豆腐用刀切出来的。
刀能把豆腐切成这样?那得多厉害的刀功啊!
从此,赵岚就爱上了赵老夫人的饭局。
可今天,赵岚吃得如同嚼蜡,就连她平时最爱的清炖蟹粉狮子头都觉得失了鲜美。
姚氏不停地给她添菜,说她要多吃点,吃多了人才长得快,长得胸大屁股圆才好生养。
姑娘们先还都笑笑,后来都闻到了一丝不寻常的气息,便不再笑了,诡异的沉默下,更衬托出姚氏的鄙俚粗俗浅陋。
姚氏自己丝毫没有察觉,还是大声询问菜名,大声叱呵万红儿,大声招呼姑娘们吃饭,整个屋子只听见她的呼噪…仿佛她才是这里主持中馈的主母,她们都不是赵家人,都是来做客的。
赵岚看了看赵老夫人,只见她安适如常,眼观鼻、鼻观心地喝着汤,就好像那汤就是王母娘娘的琼浆玉液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