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傍晚收工时,书君对成德说:“我姐已好几个月没有归娘家了,抱着小孩子来回跑路,是吃不消的。我娘中午时说过,叫我傍晚去我姐姐家一趟,看看外甥和姐姐近来可好。”
成德问书君说:“那你什么时候回来呢?”
“在姐姐家吃过晚饭就回家。”
“那你不是要走夜路了吗?”
“这个不要紧,十多里路的大路好走得很,不消一小时就到家了。一个人走夜路就是特别快,我试走过的。”
“你一去一来地赶得急,不如明天一早动身回家的好。”
“这个不行,明天我要出工挣工分的,大冷天要起个早归来干活,缩在被窝内哪能起得早。不如吃过夜饭就回来,冬天夜长不在乎的,黄昏后就到家了。”
成德听了就说:“你的话在理,是黄昏回来时间宽。”说着话,成德就到了自家大台门外,书君和成德分了手,急急地向自己家中走去。
书君一到家里就匆匆地洗了一下脚,换上一双半新不旧的胶鞋,又脱去了劳动时穿在外面的补丁衣裤,穿上了一套已经褪了色,但还没有打过补丁的制服。就拎起他娘早就装好了十多个鸡蛋的那只布袋,眼下的乡下拿不出好一点的东西,鸡蛋就是唯一能受人喜欢的营养品了,准备带给外甥吃的。
这书君手中拎着布袋快步地走出门外,忽然想起了一事,就扭头向屋内的娘说:“妈,我在姐姐家吃过晚饭就立刻回家来,你不要将门闩死了。”
他娘在屋里回答说:“知道啦。”
这书君与他娘说过后,就忙忙地走下石阶穿过墙弄,一直向南边村口走去。
当书君出了南边村口后,前面就是比较平坦的大路,因为南边是个很大的田畈,古村的水稻田有七成是在这个田畈里,路就在这个大田畈中蜿蜒着向南而去。书君的姐姐就嫁到离古村十多里路的李村,这李村不大,约一百多户人家。
李村横走五里多路就是县城,所以李村的人们要去县城买或者卖些物品,是比较便利的。书君在夕阳中匆匆地赶路,两边的田中都种着大麦,小麦和部份油菜作物,作为猪饲料和绿肥用的紫云英,播了大约百分之四十的面积。书君没有心情去欣赏夕阳中的田野,他只一门心思地赶路,
此时,近处和远处的村庄上空弥漫着炊烟,这炊烟笼罩着下面的村子,一片烟雾腾腾的。书君力争在他姐做好晚饭前赶到他姐家中,远远望去已看到,一座不高的小山包,李村就座落在这小山包的南面。
书君走得急,也到得快,不多一会儿他就走到了这座小山包前,路就在里向西拐了一个弯。书君知道拐过这个弯就到李村了,他姐姐的家就在村子西面的第三户人家。当他走到姐姐家的院子外面时,他见其中一扇院门虚掩着,他就推开门走了进去。
这是一栋朝南的三间矮楼房,东西两面各有两小间耳房,耳房多数是作为厨房和摆放杂物用的。
他看见东边的厨房烟囱上还在冒着烟,就知道姐姐正在做晚饭,他就一脚跨进了厨房内,喊了一声:“姐姐。”
这时他姐正在烧火,蓦然间见书君闯了进来,一下子又惊又喜地问书君说:“书君,你怎么想到今天来走一趟呀?”
书君笑呵呵地回答说:“是妈叫我来的,她说你多日不回娘家了,抱着个孩子走路不方便,叫我过来看看你和外甥的。”说着,就将手中的布袋放在小桌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