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明解释,齐家发源山东,祖训无论后代子孙发展如何,必留一到两家留守泰山方圆百里之内,有近两千年了,如今留守的都定居泰安市,不必跟祖先一样泰山脚下结草为庐,说好听的叫大隐于市。
齐家族长候选人年轻时可游学四方,但55岁后必返回泰山祖庭掌事,现任族长就是我们眼前这位齐明大人。“齐家世代流传一个故事,来源于一座石碑,如今石碑已失,拓片也仅剩一份,何时所拓也已不可考,装裱后供奉在祖庭,由族长一支保管,不可轻启,其他家只能流转复制品。”
书画不分家,美工本能让我初步判断碑文字体是秦隶,虽然并不是一定只有秦汉人才会用秦隶,但石碑年代应该也不短,可惜没有实物印证。
听齐大叔唠叨,我心中一动,拓片保存极难,复制也不容易,尤其早先没有很好的照相和复印技术情况下。如果只有族长一支才能接近原版,除非外家有人曾抄录原文,否则到底掌握碑文多少就不好说了。
即使有外家掌握了全部文字,也不能代表他们可以了解全部,因为碑文刻写样貌也能传达信息,比如观察不同文字的刻力深浅,文字间隔,或者非文字区是否有特殊记号,这种隐藏家族秘史的石碑更是如此。
掌握拓片就代表掌握了家族机密,等于权力。齐明笑是齐明独子,这长房长孙如果出了事,族长一职只得花落他家,所以对齐明来说,失去的可不仅是一个儿子。不过话说回来,在当今科技爆棚时代,到底是什么“传说故事”,还能凝聚住一个家族维持千年的老传统呢?
突然一个激灵,说到古老家族,旁边这位可是祖宗,我斜眼过去,秦无鸣表情没任何波动,也许对他来说齐家故事就是小巫。不过,秦无鸣一家是秦皇后人这事儿,现在给我一种迷雾感觉,因为一直都是他们自说自话。
脑子里又开始和浆糊了,可能是齐明看到我溜号,闭了嘴。我抖了抖手里的复印纸,示意他干脆都讲了吧,实在不想看上面一个个苍蝇腿。
“石碑上主要记载了齐家一位祖先的奇遇,文字很隐晦,大致就是游历时在一座山里失足跌落,命悬一线时遇到了奇迹,不仅治好了伤,还获得超长寿命,留下石碑后入山隐居,再无踪影。”
“就这些?”
齐大叔瞪着无辜的眼睛点头,我看一下秦无鸣,小声嘟囔,要不咱打他一顿吧。秦无鸣还是没反应,我只好用春风般的微笑:“齐叔叔、齐校长,您老人家能不能解释一下什么是奇迹呢?”
他伸过胳膊,用指尖点了点复印纸上画着红圈的那句话,这老家伙已逐渐恢复常态,油滑再现。最后我跟踩牙膏一样,逼着他断断续续又说了一些。
总结起来,大概就是那位祖宗的奇遇年代太久远,以至于除了石碑外没有任何其他资料,但奇怪的是,历代齐家族长传承时都对后代下了死命令,必须将故事流传下来,还有就是留守泰山的要求。
早先对这几句隐语应该还是有人能比较好的解释的,估计是为了更好保守秘密,对后代传达得越来越少,再加上中国古文化流失,到近现代已没人敢肯定到底说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