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守灵的时候,太子妃好几次都哭晕了过去。
皇后娘娘亲自传过话来,让太子妃在偏厅里休息,不要去灵堂了。
秋荷在偏厅里照顾着太子妃,看到她一双眼睛哭得跟桃子似的,也是心疼不已。
“娘娘,你把这参汤喝了吧,不然,你的身体会受不了的。”秋荷心疼的说。
太子妃看了眼前的参汤一眼,问道:“太子怎么样了?”
秋荷叹了一口气,说道:“还是那个样子。”
太子妃看了一下四周并没有外人,她脸上的悲痛之色缓和了很多,说道:“你把参汤给太子送过去吧,他的身体要紧,以后还有好多事情需要他办呢。”
秋荷听出她话里的意思,忙说道:“奴婢已经吩咐人给太子送过去了,娘娘,你放心。”
太子妃这才接过参汤,仔细的喝了起来。
不一会儿,秋荷接过太子妃手里的白瓷碗,轻轻的放到桌上,又扶太子妃躺到了床上。
太子妃的眼睛虽然是闭着,心里却在不停的想,越是这个紧张的时候,越不能慌张。
宣读完皇上的遗诏以后,无双太子正式成为了徐国的新帝。
按照规定,登基仪式是要在二十天以后,择吉日举行的。
这期间,全国上下不得举行喜庆活动,为了表示对献帝的敬重,女人不得涂胭脂,口红不能穿色彩鲜艳的衣服,所有的酒馆茶楼不许唱戏,如有违令者,都会被斩杀。
这段时间只能为先帝守孝。
由于东娘和空如也在,那些大臣们也没有过多的议论。
这本就是板上钉钉的事,皇帝只有一个儿子,要继位的人肯定是太子。
但东娘他们还是一刻也不敢放松,毕竟,现在的徐国是由许多的国家共同组成的,有些人在这个动乱的时候存有异心,也不是没有可能。
徐国守灵期间的规定是,只要太阳落山以后,那些大臣就可以各自回府了。
这让空如也的心里多少可以放松一些,如果让东娘一直在那种紧张的环境当中,他怕东娘的身体吃不消。
每到东娘回府以后,管家会准时的把熬好的粥端到他们面前。
“相公,我今天听到有人在议论先帝的病因。”东娘对着空如也说。
“那些人说什么,不必讲我也知道,他们肯定说先帝死的蹊跷,是吧?”空如也问。
东娘点点头。
“这世上就有这么一群唯恐天下不乱的人,说句不好听的话,先帝活到现在这个岁数,已经算是高寿了。”
听到这里,东娘差一点笑了出来,她强忍着笑意瞪了空如也一眼。
心想,这个时候他还有心情开玩笑。
此刻的东娘是明白的,空如也也是想在沉闷的气氛中找一丝轻松。
现在举国上下都是一片白色,白色的孝衣,白色的帷帐,白色的灯笼,让人除了悲哀,没有其他的情绪。
整整二十多天,大家都在阴郁中度过。
如果要说有什么事情直得高兴的话,就属新帝登基了。
头天晚上一过子时,太监们就忙活起来。
把那些白色灯笼上的围帐摘下来以后,宫里又出现了一抹喜庆的颜色,绷了二十多天的脸,也可以偷偷的露笑容了。
对于尚衣局来说,用二十天赶制一套新的龙袍,虽然时间有点紧张,但总算没有延误工期。
那些绣娘们几乎都是整夜没有合眼睛的,因为除了龙袍以外,还有皇后的衣服,贵妃的衣服,通通都要新制。
这里都是顶尖的能工巧匠,就算偶尔在这秀的时候犯一个小错误,一般人也很难看得出来,但谁都不敢大意,如果这种错误真的被发现的话,那也是要杀头的。
皇帝登基所用的驾头,镇圭等物都是提前准备好的。
一成的明黄色,预示着一个新的朝代又要开始了。
在这期间,大臣们几次三番的要求无双入住养心殿,但他都以守孝为由,坚决的拒绝,以至于这二十天来,他都在偏厅里休息。
在和皇后娘娘商量以后,内务府已经拟好了旨意,楚香为皇后,灼灼为贵妃,其余人等一律按身份进行封赏。
一大早晨,文武百官就集聚在午门之外,而校尉则站在午门外的两旁。
手持用黄丝编织而成的净鞭,执鞭的太监肃立的站在大殿之前,只等时辰到来,就开始甩鞭。
而那些文武大臣,只等甩鞭以后,就进行跪拜。
皇帝一干人等早已准备好,一切在按部就班的进行着。